【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专稿:春节──节日传统与文化记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特别策划
  作者:郑巧 吴婷 刘魁立 萧放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5 | 点击数:37028
 

  春节仍是重要而特殊的日子

  作者:Marylin Chou

 

  我的童年是在纽约市的中国城度过的。当时,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大人们会告诉我们要打扫自己的房间来迎接新年。奶奶、妈妈和姑姨她们会忙着张罗各种菜,然后把大家叫过来,在爷爷奶奶家里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很丰盛,除了几道特色菜,奶奶还会准备各种广式点心,爷爷会预定特别的水果,在亲朋好友来拜年时与大家一起分享。作为孩子,我们最盼望的是从大人那里收到红包。

  那都是70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我的亲人们基本都迁出了唐人街,去了其他地方。我住在康涅狄格州,离纽约市大约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是过中国新年对我的重要性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黯淡,中国春节在我和我的一些朋友心里依然是一年中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时,我们会尽量与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由于我们中间知道如何准备传统中国菜或者广式点心的人不多,大家一般选择在中国餐厅聚餐,我会点一些我觉得很特别的菜肴,如鱼、鸭、佛手和饺子,甚至有一些美国朋友也要求加入我们的聚会,一起享用新年盛宴。每年在春节前后的10天里,我会有三场聚会。

  除了与家人、朋友一起庆祝中国新年,我们中还有很多人聚在一起,以美华社(Mei Hua Society)的名义举行新年义卖活动。美华社的主要宗旨是帮助纽约当地的一些组织,以促进亚洲文化,并给那里的亚洲人提供一些社会服务。我们的活动包括举办展览、播放亚洲电影和戏剧,举办关于历史、建筑、当代问题和饮食文化的讲座。我们在春节有特别的公益活动——举办公益春节盛宴,举行传统活动,如舞狮子和义卖,拍卖的东西主要来自朋友和美华社成员捐赠的物品。我们20来个成员中有中国人和美国人,包括男女老幼,在春节期间一直忙着为一些基金会进行募捐活动,如订饭店、发邀请函、装饰桌子、卖商品,大家因能做一些善事而非常高兴。我们的努力也有了回报,比如在过去4年中,我们为“美籍华裔老年人计划委员会”募捐了一台50英寸的电视机,为“麦迪逊华人精神健康服务中心”募捐了餐桌餐椅,为“陈舞蹈中心”募捐了一台复印机,还为“纽约亚洲妇女中心”和“泛亚洲剧团”举办了一些外展服务。今年,我们准备了10道菜的盛宴,将向每位就餐者收取125—150美元的餐费,期望能募捐到1万美元。这些募捐或许微不足道,但我们相信这有益于当地社区的发展。这次,我们为“纽约亚洲妇女基金”募捐,将努力帮助那些受丈夫、男友或者雇主虐待的妇女,给她们提供咨询服务和临时避难所。参加这一救助项目的职员会说10多种亚洲语言和方言。

  和家人、朋友一起过春节也好,为推动纽约市亚洲人社区的发展而举行各种新年特别活动和美华社的大家庭一起过新年也罢,一直是我用来庆祝中国春节的重要方式。虽然我不在中国,但是春节对我而言有着很特殊的意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02月0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旧年俗淡出 新兴年俗成为主流
下一条: ·[李新华]年画的文化史考察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