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户晓辉]一个人一生能讲几个故事?
——《〈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宗教、神话和律法的比较研究》译后记
  作者:户晓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25 | 点击数:8305
 

  六、关于本书的翻译

  1992年底,叶舒宪老师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一书的《后记》中不无遗憾和伤感地写道:1983年,他在北师大进修时,从北京图书馆借得盖有“巴金赠书”图章的《〈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可惜当时全部复印的这本又黄又脆的英文书在回校装订时遗失了。叶老师岂能料到,当时在上研究生的我,有一次去母校印刷厂复印资料,偶尔在几本无人认领的书中发现了这本书,我记得当时大概花了3元钱,买下这个精装的复印本,如获至宝。1994年,我读到叶老师的《后记》,没想到这本书的原主人就是他——真是一本书有一本书的命运!这本书遗落到学生手中,似乎还算不幸之幸。更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事隔多年之后,叶老师又邀我与他一起翻译弗雷泽的这本名著。这是叶老师与我合作翻译的第二本书,它不仅让我感到了师生的情谊和缘分,也让我回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跟随叶老师学习翻译的情景。记得当时翻译列维斯特劳斯的一篇文章,有几句关于孕童仪式的话,我译错了,被叶老师校了出来,他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忆犹新:“不要自己砸自己的锅。”是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从那时到现在,我陆续做的翻译也不算少,但惭愧的是,直到近些年才对翻译的难度和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敬畏。

  我从《金枝》中译本《序言》里得知,1965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过的徐育新先生以抱病之身翻译了《金枝》,后来由汪培基、张泽石补译了遗失和漏译的部分。所以,当我数年后坐在文学所里翻译弗雷泽的这本书时,仿佛感到了弗雷泽与文学所的另一种缘分,同时也意识到传递学术薪火的一份责任。

  本书译文完成于2004年,但因出版社等诸多因素,迟迟未能出版。在此期间,叶舒宪老师的一部分译文已在杂志上发表,童炜钢先生的译本也先于我们而问世。我们之所以还要出版我们的译著,在我看来,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名著有几个译本是很正常甚至很必要的事情。弗雷泽的用语典雅而又古色古香,用汉语准确而又流畅地传达出来,并非易事。为了减少我们的遗憾,在本书出版之前,我对我们的译文作了校订和修改,并对人名、地名和民族名称等做了统一。在此过程中,我参照了童炜钢先生的译本,改正了我们的一些误译和不够贴切的表达方式。当然,有些地方,我们译对了而童先生译错了或译得不够准确,则仍保留我们的译法。在此,谨向童炜钢先生致谢!

  第二,我们对原书的目录、正文和作者原注未作任何删节。具体分工是:叶舒宪译第一部第一至五章,第二部第一至三章;户晓辉译两篇作者序言,第二部第四至八章,第三部第一至九章,第四部第一至五章。

  第三,我们增加了大量译注,使本译本具有英文版不具备的学术价值。《〈旧约〉中的民间传说》一卷本原书只有很少几个文字辨析性的注释,文献出处一律省略未注,叶老师建议我加以增补。本来,国家图书馆藏有原书三卷本,可惜因为装修,查阅殊为不便。所幸,我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查得三卷本,叶老师手头又有西奥多•加斯特的《〈旧约〉中的神话、传说和习俗:与弗雷泽〈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各章的比较研究》(Theodor H. Gaster, Myth, Legend, and Custom in the Old Testa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hapters from Sir James G.Frazer’s Folklore in the Old Testament, 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w York and Evanston, 1969)一书。因此,除了对地名、人名和相关知识的注释之外,我还增补并翻译了相关的文献注释,均标明为“译注”。

  应该说明的是,书中的人名、地名、民族名称等一般均按通行译法译出,主要依据的工具书有: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主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修订版)》,上、下册,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德语姓名译名手册(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李毅夫、王恩庆主编《世界民族译名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苏联] M•H•鲍特文尼克等编著《神话词典》,黄鸿森、温乃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萧德荣、周定国主编《21世纪世界地名录》,上、中、下册,北京:现代出版社,2001;

  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型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中国地名委员会编《联邦德国地名译名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本书最终在叶老师和我的母校出版社出版,再续了书与人的情缘。另外,刘魁立先生不仅关心本译本的出版,还把手头的一本英文新版书惠借予我们,在此,也向他表示感谢!

  户晓辉

  2004年11月18日初稿

  2012年8月16日改定

  (本文为《〈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宗教、神话和律法的比较研究》译后记,2012年陕师大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冯骥才:绚烂的民间文艺的鲜花在海宁盛开
下一条: ·[陶立璠]“非遗”抢救性记录与田野作业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王珊珊]新媒体时代坚持我国宗教工作中国化方向传播策略研究·[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
·[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
·[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