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泽咸]略论汉魏北朝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
  作者:张泽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4 | 点击数:17642
 
生产好坏,牵涉着劳动者本身的生活,也与食邑收租者利益攸关。西汉著名酷史张汤孙张延寿历位九卿,《汉书》卷59云:“别邑在魏郡(河北磁县),租入岁千余万。”其后徙封平原(山东平原),“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清楚显示出同在海河平原的不同地域,生产水平是大有差异。魏郡有不少内外园田,官府通常以之出租,“分种收谷,岁数千斛”,延平元年(106年),郡守黄香将园田分给百姓,“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荒民获全”。农民自有了耕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灾年仍获得了一定收成。永康元年(167年)八月,魏郡嘉禾生,(注:《后汉书》卷80上《黄香传》;又卷7《桓帝纪》。)它是农民精心培育的良好品种。
魏郡东南有东郡(河南濮阳南)是兖州属郡,西汉时,黄河数次在此决堤,成帝时,郡守王尊率众上堤抢险,大振士气,水不为患。宣帝时,郡守韩延寿“广谋议,纳谏争。……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目,……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他施政比较民主,收租赋相对合理,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前已提到东郡守鲁丕兴修水利,很有利促进农作兴旺发展。东郡南有泲水(濮渠水),流经今河南原阳、封丘一带,东注入大野泽。《淮南子》卷4《坠形训》称:“泲水通和而宜麦。”可证汉代这一地域盛产小麦。
“三河”在汉代颇负盛名,《货殖传》云:“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土地小狭,民人众。”人多地狭的三河,是指“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后人对它虽有不同解说,(注:《汉书》卷27中之下《五行志》,师古注,三河为河东安邑,河内朝歌,河南洛阳。《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赞》李贤注,三河,河南、河北、河东也。又卷67《刘祐传》,李贤注“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也”。)其差异在于河内与河北。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因位于黄河以北,乃有河内或河北的并称。《后汉书》卷67记魏朗为河内(河南武陟西南)郡守,刘祐为河东(山西夏县)郡守,都说是“政称三河长”,足知三河乃是经济发展开拓很早的地区。
河内郡是汉代畿郡、名郡。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是黄河、卫河的冲积平原,隆虑山一带地形险峻。邓禹说:“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两汉之际混乱期间,“魏郡、河内独不逢兵,而城邑完,仓廪实”。河内太守寇珣“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注:《后汉书》卷16《寇恂传》;又卷17《冯异传》。)很可以概见河内所具有独特政治与经济地位。户口多,而仓廪实。建初七年(82年)九月,章帝亲临河内视察秋收,显示当地农作很出色。
汉武帝时,河内郡守王温舒“令郡具私马五十疋为驿,自河内至长安”。(注:《史记》卷122。)由此可知,河内是当时养殖大牲畜(马)的良好场地。东汉寇珣在河内养马二千疋,表明河内确是农牧兼宜地。
袁宏《后汉纪》卷20载,质帝本初元年(146年)九月,朱穆奏云:“河内一郡尝调缣素、绮縠八万余匹,今乃十五万匹,……皆出于民。”它揭示了河内大地桑蚕业发达,有大量丝织品可供外调。
《汉书·地理志》记河内郡林虑县(林州市)有铁官。《后汉书》卷67载桓帝时,夏馥“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冶家佣,……积二、三年,人无知者”。此冶家很可能是私冶。河内有官私冶铸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生产用具自是必然的。
顺帝时,崔瑗为河内郡汲县令,《后汉书》卷52云:“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崔氏家传》记其事更具体,“开沟造稻田,薄卤之地更为沃壤,民赖其利,长老歌之曰:……穿渠广溉灌,决渠作甘雨”。(注:《太平御览》卷268《职官部·良令》;卷465《人事部·歌》引。)他用大量淡水冲洗卤土,改卤地为稻田。西汉贾让所提治河三策中所提出改良卤地的方案,东汉崔瑗在汲郡付之实施,使稻田获得新进展。
虽然如此,河内农作仍很不稳定。《汉书》卷50记西汉时,汲黯已提及河内贫人万余家为水旱所苦。《后汉书》卷8记灵帝时,“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京畿地区的人间悲剧自是农村苦难加深的恶果。
元和三年(86年)二月,章帝发表告常山、魏郡、清河、巨鹿、平原、东平郡守、相书,谈到他经过魏郡、平原等地,出访常山,沿途所闻不少,“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以劝农夫之劳”。(注:《后汉书》卷3《章帝纪》。)上列六郡除东平(山东汶上县)地处黄淮平原外,另外五郡都在海河平原,诸郡存在不少可耕垦殖的肥田,说明这里尚处于地广民稀状态。
上述章帝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实施以后,经过近百年劳动者的辛勤耕耘,《通典》卷1引桓帝时崔实《政论》云:“今青、徐、兖、冀, 人稠地狭,不足相供。而三辅左右及凉、幽州,内附近郡,皆土旷人稀,厥田宜稼,悉不垦发。”这里只就海河平原地区而方,冀州诸郡人多地狭,幽州是地广人稀,幽、冀地域的生产形势已与战国秦汉之际大有差异。冀州的种植业在东汉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汉末,董卓推举韩馥为冀州牧,其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其后,逢纪力主袁绍据有冀州,说是“今冀部强实”。颍川人荀谌对韩馥说:“冀州,天下之重资。”沮授等人明白说:“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注:《三国志》卷1《魏武帝纪》注引《英雄记》;又卷6《袁绍传》。《后汉书》卷74上《袁绍传》。)冀州地位变得如此重要,就经济地位而言,是和它所在垦辟,种植业获得很大发展密切相关的。
总之,秦汉时期的海河平原地区克服了先秦时存在的列国纷立、各自为政的状态,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开垦了不少荒地,农业经济获得了稳定发展,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河北平原经济繁荣的良好基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综论
下一条: ·[毕跃光]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村落家族的复兴及原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