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桑德诺瓦]关于《纳西古乐》内涵与外延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桑德诺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5 | 点击数:13273
 

三、丽江古乐

丽江古乐——纳西族民间俗称“古乐”或“洞经音乐”,它是明清以来渐次由汉族、白族地区传入纳西族地区,迄今广泛流传、承袭于纳西族地区,并且已被“纳西化”的一组民间音乐其中包含道教洞经音乐、明清小曲和部分戏曲曲牌音乐。。与广泛流行于云南省各兄弟民族和各地区的洞经音乐相比较,丽江纳西族的洞经音乐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地方特点:其一,颤音的使用颇为频繁而独特。此种特色源于纳西族民间的民歌演唱方式,此种演奏方式正是纳西族民间音乐的灵魂,它充分融入了纳西人的审美情感和气质;第二,独特的弓法即指洞经乐队中擦弦乐器全部采用一拍一弓的动弓方法,使其有机地辅助并夸张了旋律中的颤音,构成一种十分奇特的音响效果;第三,特色乐器即指苏古独在乐队中的使用,不但产生了特殊的音响效果,还采用了特殊的演奏方法(即“每音必滑奏”)。曲项琵琶、波波等在乐队中的使用及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都与其他的乐种有明显的不同,使丽江洞经音乐最终均糅进了纳西人的情感、气质及其审美心理(即许多学者撰文中称的所谓“纳西化了的音乐”);第四,丝(弦)竹(木)不同的乐器组合,是小调演奏中的另一特色。纳西人通常称不含吹管气鸣乐器竹笛的演奏称作“丝弦”。“丝弦”演奏中最常见的曲牌有《浪淘沙》、《慢五言》、《到春来》、《水龙吟》四首,以及杂曲曲牌《步步娇》、《南极宫》、《小白梅》等。此种加进特色乐器波波的“丝弦”组合方式,既使乐风如诉如吟、声调柔和,又使人陶醉。与有竹笛加入的演奏形式对比,能产生一种情趣、音响均较为特殊的效果;第五,诸多道教打击乐器的使用,尤其是诸如钹、铙等的引入,使洞经音乐充满了虔诚、肃穆、缥缈、脱俗等的神秘色彩;第六,丽江(洞经)古乐除了用于道教经典的谈演外,还用于众多的(诸如节庆、祝寿、婚嫁、乔迁、庙会、丧葬等)民俗活动中,尤其在丧葬活动中,这可详见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成书的《丽江县志》中。丽江洞经

音乐包括笃、大调、小调、杂曲、打击乐曲牌,以及目前已经失传的曲牌六个部分(详见表4)。

 【笃】丽江古乐中的“笃”意即“调音曲”。它是谈演洞经音乐前用以谐调各种乐器音高并首先由竹笛演奏的乐曲。纳西语称“筚篥笃”(意为“笛子调音曲”)。另外,在与“应律乐器”(纳西族老艺人语)竹笛对好音高后,各种乐器均需按自己的固定的乐曲“笃”(调音)一遍。

【大调】民间艺人特指谈演洞经活动中唱诵《大洞仙经》经文的乐曲(曲牌)。大调通常又可分作散文、韵文两个部分:散文一般指谈经中(宣)讲、(念)读的玄文诰表;韵文则是指谈经中富于歌唱性的,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俗称“长短句”)等词律结构构成的经文。丽江洞经音乐中目前保留的大调有五言、七言、杂言共12个曲牌(其中的《华通》、《十通》、《十华》三个曲牌艺人目前已不再演)。

【小调】是民间艺人们对(除云锣外)不含打击乐之曲牌音乐的俗称。据老艺人们说,小调原有曲牌30余个,目前尚存的曲牌详见表4

【杂曲】民间艺人一般指洞经谈演仪式以外的,通常于闲暇时光或茶余饭后演奏的“细乐”曲牌。

【打击乐曲牌】民间艺人指洞经谈演中用于大调(经腔)部分的打击乐曲。

【已失传的曲牌】笔者指民间艺人们20世纪60年代前尚能演奏的乐曲。

结语

《纳西古乐》是现今仍然广泛流传于中国云南省纳西族聚居区的一组古代音乐遗存。除了指少数音乐界人士知晓的“洞经音乐”(即本文所指“丽江古乐”)外,它还包含有“东巴音乐”和“勃拾细哩”两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东巴音乐——是以纳西族民族宗教东巴教为载体的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勃拾细哩——是以纳西族民间丧葬仪式为存在前提的另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丽江古乐——则是从其传入纳西族地区之日起就以谈演《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洞经”),以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皇经”)等汉族儒、释、道三教典籍为目的的音乐文化形式。《纳西古乐》与“丽江智人”、“大研古城”、“东巴文化”、“摩梭婚制”等一道,同属纳西人古代历史文化之遗存,因而,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自不待言。

丽江洞经古乐曲牌分类一览表(表4

参考文献:

陈威.潮州细乐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2).

陈天国.潮州细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2).

陈冰机.闽南十音[M].中央音乐学院,1964

杨荫浏.苏南十蕃鼓曲[A].袁静芳记谱.鲁西南鼓吹乐选集[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袁静芳记谱.鲁西南鼓吹乐选集[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田茂军]湘西苗族剪纸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
下一条: ·[杜建华]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中巴蜀傩戏、祭祀戏剧的嬗变
   相关链接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寻访“文化小山村”的纳西族歌者·[杨杰宏]东巴史诗的音乐程式刍析
·[杨杰宏]音乐祭礼:族群艺术的身份再造与多重表述·[杜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东巴文化的当代生态变迁
·纳西·日月之境:祭天法祖的信仰生活·[杨杰宏]纳西族口头传统特征刍论
·纳西族东巴经典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成果发布·“发现云南九十年”名家讲堂开讲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探寻人类文字“活化石”东巴文(图)
·[祝勇]西方东巴文化研究鼻祖洛克:中国形象自他扭转?·[李敏]我国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概述
·[杨杰宏]“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视野下的纳西族民俗研究·[斋藤达次郎]纳西族东巴教神话与蒙古叙事诗
·[陈烈]英雄史诗《黑白战争》主题思想的形成·纳西族“东巴纸”被炒作 真正的传承人被边缘化
·[葛芸生]我读《神路图》·从李庄到丽江:一个学者的东巴寻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