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靰鞡草记
  作者:于建青 李莉   摄影/图:刁鸿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5 | 点击数:21035
 

李凤琴在农博会上展示她的乌拉草鞋垫 


 
乌拉草鱼


 
小条帚 

 
 
蒲草编的坐墩 
 

万莉梅在她的草编基地 
 

  鲜为人知的特殊功用
 
   李凤琴家在辉南县样子哨,今年秋天,她意外地在离自家农田不远的山上发现了一大片靰鞡草,这让她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她说足有一亩多地,割了几大捆背回来搁仓房里阴干着。

  到她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她刚从地里收回玉米,顾不上吃饭就去拿她刚割回的靰鞡草。

  那些草果然非同寻常,草色深绿,蓬松细软,清香味很重。李凤琴说,乌拉草立秋之后采的颜色青绿,最好放置阴凉地方,否则会发黄就不好看了。乌拉草还有个特点,就是一沾水就有很浓的香味,平时常掸点水,会满屋生香。

  还有一种被称作“撴倒驴”的草,根系繁密,叶筋坚实,在其根部拴一头驴都难以挣脱。如果驴来啃食,非但吃不到嘴里还可能会被撴倒在地,因而得名。

  其实真正好用的乌拉草只有三四个品种,主要是指生长在涝洼甸子(沼泽)的塔头草、老摽梭和羊胡子草等。孙教授曾到长白山腹地的抚松县专门做过考察,他说,那里凡有黄花松林子的地方都有塔头甸子,都长有乌拉草。

  抚松县原名就叫甸子街,马鹿沟是上甸子,县城为下甸子,附近十几个乡镇也都有大片塔头甸子。二伏时由于草尚未完全成熟,就称作青根子。采回后一般要在房前屋后搭一根杆子或一条绳子,把青根子扎成对掐粗的小捆,再分开两个杈,搭在上面晒两到三天即可收藏起来留作冬用。而下霜后采的塔头草称红根子,由于此时草成根红,故名。这种草就是人们记忆中常拿木棍棰打的那种,由于茎长且脆硬,有明显的粗糙感,须棰打方才变得细软柔韧。

  家乡有位80多岁的长辈,说起乌拉草能除菌除臭,先是竖起一根大拇指。他说干活的人哪个不是汗脚,垫把乌拉草晚上脱下鞋子,准保脚不会有臭味,不信你可以试试。

  有人专门做过实验,称靰鞡草自身无菌根,对真菌和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是世界范围内植物界中仅有的终身能抵御真菌侵蚀与寄生能力的植物之一,这也是一般动植物制品所不具备的天然属性。靰鞡草还有极好的吸腐性,吸收潮气,自动调节与保持湿润程度,冬夏均可使用。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极其丰富,可以通过人体皮肤吸性,其营养成分对皮肤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这些早已被有眼光的商家瞄上,开发成床褥、草枕、鞋垫等,有的在各种博览会上被外商看好,已经开始做国际订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城市晚报 2013年11月30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紫禁城里叫蝈蝈
下一条: ·“立夏祭冰神”与民间剪纸的祭祀功能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
·[周雨童]诗意空间·地域色彩·传承发展·[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让传统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非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