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程巍]迷雾一般的计划:胡适的“文学革命”与“联省自治”
  作者:程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05 | 点击数:7014
 

  9

  胡适大大简化了他那个时代中国的语言地图,仿佛偌大的中国只有“文言”和“白话”。1921年,周铭三在《国语的意义和势力》一文中为清末以来的中国勾勒了一幅虽不完整但已能充分说明“言语林立”的语言分布图:“中国全领土内的言语多极了。除汉族的言语、西藏的言语、蒙古的言语、回族的言语以外,有少数满族的言语、苗族瑶族的言语,再有上海话、广东话也很有势力的。吾国各处,个人交际,因为方言不能相通,常有拿他国语言发表意见的,好像在沪宁铁道一带有用英语谈话的,云南铁道一带,常有用法语谈话的,南满铁道跟山东铁道一带,常有用日语谈话的,北manz**跟新疆一部分,常有用俄罗斯语谈话的。又有一种很奇怪的话,叫洋泾浜话,是英国和国语混合的。吾国领土内的言语既是这样多,有时还要借重外国言语做谈话的工具;实在是一种很不好的很羞耻的现象,所以应当提倡国语来统一各种言语的。”

  这还只是就“言语”而言。就书面语而言,与“白话”共存的也不只是“文言”(文言也分不同层次),还包括那些非文非白的文体(文话、报馆体、新体等)、各地方言的书面语(如粤白、苏白)、边疆地区多种非汉语语言的书面语及清末以来各地创制的各类拼音文字,再就是列强在其“租界”和势力范围推行的各种外语,等等,当然还有中国的世界语者推行的“世界语”。周铭三之所以对这种“言语林立”状态感到“很羞耻”,是因为这种言语分裂景象使中国不成其为一个国家。在他看来,“国语统一”与其说是为了“普及教育”(拼音化或方言化也能达到“普及教育”),不如说是为了国家统一。既然“白话”的竞争者不只是文言,那文学革命的真正目标就不只是“废除文言”,而是“独尊白话”,从而实现“国语统一”。

  10

  周铭三勾勒的这幅分裂的语言格局图,与胡适1932年前后勾勒的分裂的政治格局图重叠在一起。这一双重分裂,以历史的方式重现了《旧约》记载的古犹太人在语言“变乱”之后“各自为国”的隐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日中国已无政府”这句话又屡次出现在此时胡适的一系列政论中,不过,这一次不是为了论证“联省自治”的必要性,相反,是为了论证“联省自治”的危害性。他说:“今日之大患正因为五六十年来,离心力超过于向心力,分崩之势远过于统一之势,二十二省无一省不曾宣告过‘独立’,今日虽有名义上的服从中央,事实上各省自主的程度远过于美国与德国的各邦:军队是独立的,是可以自由开战的,官吏是省派的或防区军人派的,税收是各地自为政的,货物过省境是须抽重税的,甚至于过防区也须抽重税的:省久已成为邦,所以有‘由邦再组成国’的需要。”似乎担心这还不足以警示国人,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又重复道:“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此时胡适开始大声呼吁“建国”,并为全国统一于南京政府而辩护。

  正如胡适在文学革命史写作中避提政府的核心作用甚至反诬政府为文学革命的阻力一样,这里他不提自己当初鼓噪的“联省自治”在促使“离心力的极端发展”上尽了一份力。当他鼓吹“文学革命”或“国语统一”时,他在无意识地为国家统一出力,而当他鼓动“联省自治”时,他在无意识地为国家分裂出力。他同时兜售这两种方向正好相反、相互抵消的计划———真是迷雾一般的计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30日13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户晓辉]从民到公民: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的结构转换
下一条: ·[黄永林 韩成艳]民俗学的当代性建构
   相关链接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
·[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
·[林继富 李晶]本土与西方:胡适民俗学研究方法的抉择与应用·[孙正国]《中国民间故事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