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李延超 饶远]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
——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延超 饶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1 | 点击数:22754
 
傣族的孔雀舞,不以力量和舞路的多样取胜,而以傣族人隐含其中的模仿孔雀的形态和倾入的情感取胜。它模拟孔雀出巢、展翅高飞、觅踪捕食、寻泉戏水、浴身抖翅、蹦跳嬉戏、开屏比美等一系列动作,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这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是建立在傣族人清丽、幽默、浓情蜜意的美学情趣之上的。不了解傣族文化的特点和傣族人开朗细腻的民族性情,就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他们舞蹈的内在涵义。傣族青年男女最为喜爱的抛掷荷包(丢包),更是一种直接的含情传意的体育活动。男女青年各站一方,掷、接的双方在抛接之中都有着明确的无声之言。我抛向谁,表明我对谁有着爱慕之情;抛掷之物,就是传情的使者;我接来物,表示我对你也有恋眷之意;回击荷包,就是答意的表示。如此地将“力”与“智”、“情”与“意”水乳交融于体育运动的形式里,是傣寨“水民族”体育文化独具一格的特色。除了力与智、情与意的契合,傣族体育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灵寄托。傣历新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至上,赛龙舟是年节里的最崇,傣族人民身穿节日盛装,欢聚在澜沧江、瑞丽江畔,举行龙舟赛。龙舟赛前,祭师将焚香杀鸡祭献龙王,祈求保佑风平浪静,竞渡获胜,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获得更大丰收。当然,在祭祀的同时,傣族体育也慢慢向着节日娱乐化方向发展。《云南通志》记载,傣族“以季春为岁首,男妇老幼俱著新衣摘取各种山花,并以糯米蒸熟染成五色,斋供齐赴缅佛寺,鸣鼓击钵供献佛前,听缅僧诵经,各为担佛。旋以各种山花插于沙堆,名为堆沙。又男女均以竹筒取水,互相洒泼,以湿衣为乐”。泼水祝福、泼水传情,是傣族人民自由自在、平静安详、洒脱明朗的心理表露,是水的风格的升华。
3.2.3 火把狂欢与泼水纵情
民族节日源远流长,积淀着民族的古风遗俗,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与升华。农历6月24日为彝族的新年“火把节”(彝语“都则”,意为对火的祭祀)。旧时的火把节以祭神驱鬼为主,“持火照天以祈丰年”。人们穿上盛装把火把缚在竿上照天。有的到田边照苗,炬火散步游动于田野山川,颇为壮观;有的在家中、村社四处照耀,然后与其他汇合,形成一条条“火龙”,火把犹如繁星降地,又似火龙在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元代文璋甫赞曰:“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一时间,城里村寨,火把游曳,篝火闪烁,人头攒动,笛声、弦声、笑声、歌声响成一片。唐代樊绰《蛮书》卷八记载:“南诏少年弟子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今天的火把节则是彝族人民的狂欢节,人们手缚火把,四处游动,犹如繁星降地,又似火龙在飞舞。在火把的照耀下,最受人宠爱的体育活动是跳乐。跳乐是一种快节奏、充满阳刚之气的彝族舞蹈。通常的跳乐活动是男子身背三弦,在笛子的和声下,又弹又跳;女子则拍着手,跳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与男子的一进一退中找到心灵的沟通。动作粗犷健美,情绪热情奔放。因为有些地区常在夜里进行,故又称“跳月”,最著名的就是“阿细跳月”。在篝火燃起来的时候,人们就围着篝火跳跃、旋转,有矮步顿足,有跳步搓脚;有拍手,有折腿;一会儿顺时针转动,一会儿逆时针转动。步调和谐,动作激烈,感情奔放,热闹非凡。熊熊的烈火提升了人体的温度,开心的呐喊激起满腔热血,排山倒海般的群体力量驱散了人们心头对神灵的恐惧、对世俗的厌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身心完全融入了那种摧枯拉朽、醍醐灌顶般狂欢的境界,所感受到的只有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如醉如痴的体验与回味,展示了彝族人民“火”一样的性格及对火崇拜的民族心理特性。
 
图3 彝族人民欢度火把节图
 
图4 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图
与彝族火把节最具反差的,是傣族最为隆重盛大、狂欢纵情的泼水节。泼水节,傣语为“桑罕比迈”,时间大体相当于公历的4月中旬。这一时节意味着稻耕民族的犁田、栽秧就要开始,是用水的高峰季节,为了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其中,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是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活动。老年人相互用树枝洒水,喻为洗去对方身上的灰尘,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年轻人为老年人滴水,表示尊敬和祝福;青年人之间则你一盆、我一桶地互相泼水嬉戏。但见处处水花飞舞,时时欢声笑语,人们尽情地泼水,互致祝福,共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疾病不生、四季平安。沸腾的傣家村寨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变成了如诗如画的水的世界,体现了傣族人似水一般的恬静心态及对“水”这一物质实体的特殊民族文化情结。可见,傣族与彝族在体育项目的选择、活动特征以及文化取向上都存在巨大的反差(表1)。

表1 傣族与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特质比较一览表
 
典型体育项目
活动特征
文化取向
彝族
摔跤、斗牛、射弩、赛马、挥刀、长跑、投掷等
朴实粗犷、动作刚劲有力、力度大;攻击性强,强调身体接触与对抗
尚力、血祭、崇火,体现对大自然的征服
傣族
孔雀舞、象脚鼓舞、堆沙、丢包、放水灯等
柔美细腻、动作节奏丰富、注重传达人物情感,以求休闲与娱乐身心
柔美、传情、崇水,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岳春]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山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
下一条: ·[唐启翠]歌谣与族群记忆
   相关链接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李翠含 吕韶钧]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蕴涵·[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张岩松]非遗保护背景下红原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