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林继富]走出清明节解释的两个误区
——兼论杜牧《清明》的原真意义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5 | 点击数:12909
 

   “踏青”是人们一年之中第一次投入自然怀抱的活动,并且以未婚女性迎接春天来临而举行修褉仪式为主。这个最轻松、最敞亮、最活泼的“踏青”仪式后来逐渐淡化了,甚至有的地方忙于农活而不再举行“踏青”活动。四川《蒲江县志》说“至踏青之说,邑所不讲,浸种平田,则所事也。”[20]即使“踏青”得以延续,那也变成了文人士大夫的郊游活动了。陕西《续修醴泉县志稿》曰“‘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三日为踏青节,士大夫多有郊游踏青者”。[21],今天的“踏青”中的仪式行为已经完全消失,“踏青”变成了城市人娱乐身心、放松心情的春游活动。

  与“踏青”相关的习俗构成了清明节文化链具有明确的意义指向,其中“青”、“清”是两个重要的符码。“清明”,上坟祭墓,挂纸钱,曰“标青”。[22]清明墓祭,……芟薙扫除,谓之“铲青”。[23]“清明日”,……少长行赏郊外,名曰“踏青”。[24]“清明”,折柳插门,谓之“挂青”。[25]“清明节”,煮蓬叶为汁,和米粉为粔籹,谓之“青蓬点心”。[26]“清明节”,以茵叶捣细和为粔饵,谓之“清明果”。[27]“清明”,插柳于门,食青螺,作青糍祭墓。[28]“清明日”,……分给子孙烘饼,谓之“清明饼”。既归,复祭于宗祠,萃老幼而共馂其余,谓之“吃清明”。[29]这些与“青”、“清”相关的清明节元素源于节气中“清明”的象征意义。尽管有人因为晋国国王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推导出“清明”象征人们希望“清明”的政治,但是,笔者以为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引用的《三统历》所说的“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则是“清明”或“清”的原始象征意义。

  清明节中与“青”、“清”相关的事象离不开仪式,其象征意义也是在节日的仪式中得以显现,它们构成了清明节意义系统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清明节体系的重要基而不断传承和发展。它们与清明节其他仪式一样,着意于对春回大地的祭拜与祈祷。至于将清明节的“踏青”说成移植或因袭上巳节的习俗则不大可信。作为迎接春天的盛大春祭仪式,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活动必不可少,也就是说“踏青”习俗是清明节的文化根基之一,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上巳节的介入才使“踏青”习俗更趣规模化和娱乐化。

  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清明节的活动不断多样化,但是,节日的主旨却越来越集中,原先的农事时序安排逐渐被现代农业科学的时间取代,原先的农业收成征候的预兆变得更趋理性而逝去了光泽,原先的春祭习俗逐渐转移到祖先的祭祀上去了。清明节变成了为逝去亲人扫墓的节日,变成了城市人郊外春游的节日了。尽管如此,笔者以为解释清明节的文化应该重视地方志对于清明节的记录,重视乡民对于清明节的解释,只有把清明置放在地方化的情境中、置放在乡民的生活中,才能理解清明节的意义。

 

杜牧《清明》的文化真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歌,用诗的语言记录了中国人代代实践的清明风俗惯制,描写出多少人清明时节的情绪。对这首诗的解释不同时代、不同心境的人自然不一样,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清明时节,路上行人巧遇纷纷细雨,传达出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清明节他人上坟扫墓、游玩观赏,自己却落魄他乡,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平添一层愁绪。行人为消解料峭中的春寒,向牧童寻问酒家,牧童指而不答,意味深长。顺着牧童手指望去,一个深藏于美丽杏花深处的村庄影现眼前,诗句就此戛然,简练精要而又韵味无穷。这种致力于诗学方法的解读,为我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建构出清明时节路上行人形单影只的凄美画面。杜牧《清明》的意义果真如此吗?

   当我们从文化基因和地方知识立场理解清明节,回头再来检视杜牧的《清明》显现的意义时,似乎比着眼于诗学层面的解释要丰富许多,真实许多和科学许多。

    “清明节”是一段节期,但“清明日”只有一个,这一天为农民特别看重的日子,它的气候变化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清明日气候占岁成为影响民众心理的重要因素。杜牧的《清明》中描写清明日的“雨纷纷”不仅是重要的气候现象,而且还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上文曾提到清明雨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场喜雨,一场浇透农民幸福之花的雨,为何“路上行人”还要“断魂”呢?笔者以为应该将杜牧的《清明》实施在地化、在时化的解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缅怀先人 多国都过“清明节”
下一条: ·[刘宗迪]从介子推作《龙蛇歌》谈寒食节的来历
   相关链接
·[祝秀丽]浙江海盐古代秦始皇传说的流变·[石峰]祭品的“经权”逻辑 :一个仪式解释的本土观点及其扩展讨论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社科院学者谈殡葬改革:存四大误区 不应将传统现代简单对立
·古人如何过清明·[胥志强]“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柴书毓]传统庙会的空间重构及民俗解释
·[李永祥]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神话与文化记忆·[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
·[郭建勋]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
·[尤林]论利科对当代人类学的影响与贡献·[张勃]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
·[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民俗专家萧放: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
·民俗学家进社区解读清明由来与风俗·[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