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李桔元]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
  作者:李桔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2096
 

   
  三、 关于语境的特点和功能
  
  由于语境本身的复杂性,其特点和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同样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早期的语境研究较少涉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语境研究尤其是国内的语境研究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侧重于语境的特征、类型、功能和作用的探讨,因为“分析者对语境特征了解越多,就越能预测可能会说什么”[18]。近年来国内语境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语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一些普遍性的特点和作用。
  1. 语境特征研究
  (1) 对语境特征进行全面而又简洁的描述。如陈治安、文旭认为,语境具有确定性、相对性、层次性、传递性、对称性和自返性六个特点[19]。陈进进一步探讨了语境的非区别特征和区别特征。非区别特征“指的是引起说出某个语言形式的一切语境所共有的一些特征”,而区别特征指的是附带某些条件的特征。陈的非区别特征可以概括为:普遍性,即语境和交际过程的共时性;语境和由语码编制的文化具有同构性。而区别特征包括:语境的相对封闭性,这就是说它具有文化隔阂;语境外延具有可调整性;语境中语码信息流动的方向性;语境中语用主体的特定性[20]。
  (2)对语境特征的哲学考察。刘晓峰[6]从哲学角度考察语境的特征,他认为语境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境普遍性,这与陈进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是,刘的理解角度更广。最合理的普遍性,指的是语境的无限广泛性,它是物质、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世界中与人类的思想、意思的所有表达式相关的所有因素集合。二是语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刘是从人类演化的历史视角看待人类将客观环境主观化的。我们的理解是,语境既有客观存在的因素,也有认知心理的因素;既可以通过认知将客观因素主观化,也可以将认知的成果客观化。三是语境具有变异性、层次性和可转换性特征以及在转换过程中的忍让度。语境变异性指的是语境因素集合中的一个因子发生变化,可以导致整个语境改变,我们也叫语境变体。层次性和上述相同。语境的可转换特征,就是说语境是可以转换的,同一思想、意思的表达在同一语言内可以易时易地而行,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语言表达,并且在语境转换过程中,即使个别语境因子缺失,也不会改变语境意义。语境的特征也是多方面的,上述研究从各个侧面作了探讨,但是各个研究者的描述各不相同,所以对语境特点有待进一步整合研究。
  2. 语境功能研究
  (1) 对前人研究进行修补、提炼。日本学者西桢光正指出语境具有八种功能:绝对功能、制约功能、解释功能、设计功能、滤补功能、生成功能、转化功能、习得功能[19]。近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在论述语境的特征时也论及其功能或者作用。不过主要是修补工作。王希杰将语境功能概括为六个方面:匹配功能、定位功能、定向功能、填补功能、生成功能和预测功能[4]。而陈治安、文旭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语境的最基本功能分为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制约主要是限制说写者对语言的使用,解释既可以指对情景意义的解释,也可指对模糊现象的解释[19]。这样定位简洁明确。张莉、红伟也认为语境具有制约语义甚至创造语义的作用[21]。
  (2) 结合语境的结构讨论功能。这主要体现于王建华的研究之中。他认为语境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对应的,有一定的层次性。言内语境有制约功能、协调功能,言伴语境在这两种功能之上还具有过滤功能、补充功能,言外语境则又在此基础上增加引导功能和生成功能等[22]。这种将语境功能与语境层次对应的研究,具有新颖性。并且这种语境功能描述,无论在系统性和全面性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3) 探讨语境功能的实现条件。语境功能的实现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是语境本身的显隐程度、关联程度,外显程度高的语境因素的功能得到优先实现;二是语用主体的语用能力,语境功能发挥的程度与语用能力是呈正相关的。语境功能的实现条件的论述,是对语境功能研究的新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杜靖]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
下一条: ·[王日根]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关链接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张建军]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从联合国世界蜜蜂日出发
·[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