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叶春生]端午节庆的国际语境
  作者:叶春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5 | 点击数:17348
 

在粤东客家地区,还有“三山国王游龙船”一俗。所谓“三山国王”,即红脸铁匠神、黑脸农夫神和白脸教书先生神。五月初四日,人们便把这三尊神像抬进祠堂,烧香礼拜,唱龙船歌,至初五日午时,把神像抬上龙船,罗伞彩旗,鼓乐相伴,游乡游河,至下游码头上岸,送神回宫。(汪玢玲,1999:74)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邪压境,祈求太平。

另一项主要习俗就是吃粽子。其实,关于吃粽子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有,那是古代吴越民族祭祀图腾龙的时候,将食物用叶子包裹扔到水里喂蛟龙,祈求图腾神的保护。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载,节日裹粽,则在夏至。夏至节一般在农历五月中,比端午迟10天左右。可见荆楚一带原来是在夏至食粽的,南北朝以后才与屈原传说相结合,附会到吊祭忠魂上来。如前所述,早在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已有“粽”字出现,而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不会超过东汉,可见粽子起源早于对屈原的悼念。

粽子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状态的应是图腾祭时的筒粽,即米、豆等食品装进竹筒,用树叶塞住,煮熟,投入水中祭龙并供人食用。后随悼念屈原的传说从南方传到北方,改用黍米裹粽,称为“角黍”。晋代周处《风土记》注云:“角黍,以叶裹黍米,以象阴阳相包裹米未分散之象。”到了唐代,角黍加上各种馅料,包裹成不同形状,便成了各种形状的稻米粽。馅料有咸肉、豆沙、枣泥、火腿、虾米、香菇等;形状则有三角形、筒形、方形等。一般来说,端午前后吃的多是咸水粽,配以甜的馅料,形状以三角形、筒形为多;春节前后吃的多是咸的馅料,形状以方形、枕头形为常见。包裹的叶子也有讲究,甜的个头小多用芒草叶,咸的个头大多用栋叶。以栋叶包裹的肇庆“裹蒸粽”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粤西、桂东地区的年粽,有几斤重乃至十几斤重一个的。另广州还有一种类似粽子的小吃叫“糯米鸡”,是用荷叶包裹糯米饭、鸡块、香菇等蒸成的,常年食用,不限于端午或春节。

除此之外,较普遍的节俗还有挂菖蒲,焚艾叶,采百草为药,喝雄黄酒,洒雄黄酒等,都是为了防病驱邪。很多地方还有令儿童穿着印有“五毒”图案的衣服出来“赏午”的习惯,据说蛇、蜈蚣、蜘蛛、蟾蜍、壁虎等“五毒”虫害,端午之日都要“躲午”。把它们暴晒于光天化日之下,让它们现出原形,可以少害些人。苏北一带儿童端午要挂“百索儿”,以红丝线串铜钱或长命锁,挂在胸前,以祈福寿。女孩子则以自制的香包相赠,互相媲美。

这些风俗五花八门,集中到一点,首先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从图腾崇拜到宗族崇拜再到先贤崇拜这根红线。开始祭龙神,是借传说中的龙能兴风作雨,令五谷丰登的理念表达“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的意向,后来悼念屈原也好,悼念越王勾践也好,伍子胥、介子推也好,不过是对宗族领袖和贤人的崇敬,实际就是一种爱国爱乡的情怀,所以才有这么深远的积淀。其次,这些节日活动都与农事季节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端午前后,正是双夏大忙的一个间歇,人们稍事娱乐休整后准备新一轮的苦干,而游龙、竞渡、赛歌、献艺等活动,正是人们交友联谊、加强团结、健身娱乐的好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再次,这些活动都已成为群众实际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饮食娱乐、防病治病的需要,挂菖蒲、佩长命锁等除其象征意义之外,也反映了民众一定的审美情趣。正因为有了这些文化积淀,才使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古老而充满了生机。

三、韩国:从山神祭到端午祭

韩国的端午祭是从山神祭发展而来的,原为新罗时代江陵一带农村祈祝丰收的庆典,并非全国性的节日,他们不划龙舟,也不吃粽子。最重头的节目是祭拜山神,打造车轮饼,用菖蒲水洗头,观看官奴假面剧,以及江陵农乐的各项活动。

江陵端午祭的整个活动包括祭仪、演戏、游艺三大部分,其中祭仪最为复杂,祭礼有25种之多。祭祀活动从4月15日迎神活动开始,至5月7日送神,长达20多天,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演戏、竞技等。祭仪相当严格,大关岭国师城隍祭仪初献官为市长,奉安祭初献官由议长担当,迎神祭初献官为文化院长,还有朝奠祭、送神祭等,也分别由教育厅长、警察署长等各级长官担当。最古老的是巫俗祭仪,由女巫向神转达人的愿望,用歌舞来表达,既娱神又娱人。仪式分为18幕,有花歌巫祭、七星巫祭、世尊巫祭、不净巫祭等,均由女巫导引,群众参与,充满欢乐而又神秘的气氛,共祝村落安宁,渔农丰收。这些祭仪,往往结合江陵农乐一并进行,在全民的欢庆中引达高潮。

民俗戏中最有特点的是官奴假面舞剧,巡回在各城隍堂演出,与观众逗乐,幽默谐趣,老少咸宜。其他民俗活动还有打造车轮饼,即把蒸熟的糯米饭锤打成糍粑,加馅料捏成车轮状,祭神并享用。打造工作由村中年轻力壮者进行,经常当众演示,围观者评头品足,或参与其中,亦一乐也。还有酿酒,也是家之必备的端午食品,制作方法与我国民间酿制糯米甜酒相似,其状貌品位酷似客家娘酒。称其为“浊酒”,据称是和日本的“清酒”相对而言。此外,他们还用菖蒲水洗头、沐浴,削制菖蒲发簪,意在辟邪、健身,其理念与我国相同;还有绘制午时符、端午扇等。竞技活动则有角力、投壶、抛石子、荡秋千等,各有固定的场所进行。最后一项叫“乱场”,实际是一种综合集市,有点像我国的庙会,每年都有一百多万人参加,主事者说,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江陵端午祭的时代意义之所在。我想,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与时俱进”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视频]韩国江陵端午祭
下一条: ·[刘晓峰]端午在日本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萧放]温情与崇高: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
·[徐金龙]试析荆楚端午节俗的文化内蕴及现实价值·[林继富]端午节习俗传承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陈连山]说说南北方端午节的异同·[陈日红]扎船送瘟神
·[叶涛]在2018中国·嘉兴二十四节气全国研讨会上的致辞·嘉兴举行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
·[萧放]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广州猎德,在游龙的鞭炮声中的端午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