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学术原创 路在何方
  作者:李醒民 邹诗鹏 王晓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11-26 | 点击数:9163
 

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

——汉语学术的原创之路

王晓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自晚清以降,中国主流学术就在回归传统和借鉴西方的张力中寻找创新的机缘。经过逾百年的努力,人们最终意识到回归传统和借鉴西方都不能使学术主体从已成之物中凸现出来,在二者之间作任何选择均难以走向真正原创性的建构。这意味着中国学人必须在回归传统和借鉴西方之外另觅新途。

  以回归传统和借鉴西方为原初立场,我们无非面临三种选择:1、以回归传统为主(中国文化本位的建设观);2、着重借鉴西方(西化论);3、将回归传统与借鉴西方结合起来(融合中西说)。其中,第三种方案似乎最为公允,好像没有为批评留下余地,但实际上它和前两种路向一样都受制于文化中心主义逻辑。如果说前两种行动纲领分别将中国和西方设定为世界文化的中心,那么,它则把世界文化缩减为两个中心(中国和西方)的对话。将中国和西方中的任何一个认作中心,都已经暗示和承认了二者的竞争关系,而西方文化在晚清以来显示出的强势地位又注定了中国文化要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因此,中国学术不可能在文化中心主义图式内进入真正的原创空间。超越任何形式的文化中心主义,把中国和西方还原到完整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去,是中国学术必须完成的范式转型。

  在去中心化的视野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和西方不过是多元世界文化中的两元,皆应谦逊地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将中国文化复位为多元中的一元绝不等于否定其主体性,恰恰相反,正因为中国文化不过是世界文化的成员,它就只能从自身所在的位置出发,无需也不能掩饰其主体身份和中国立场。在中国文化主体寻求超越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不过是众多参照之一,世界文化的所有成员皆可作为借鉴的对象。进而言之,地球村时代的中国文化主体完全可以以地球生态体系为基本场域筹划自己的向上生长之路,直面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共同处境和命运。如果我们能将明晰的主体意识、以世界文化所有成员为参照的平等主义观念、直面全球问题本身的勇气结合起来,那么,中国学术就已经在21世纪踏上了原创之旅。

  中国的主流学术以汉语为存在方式,作为汉语的传人,我们不能不携带着汉语文化的过去走向未来。所谓原创,首先是相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已有位置和高度而言的。世界文化的其他成员所处的位置和达到的高度可以被当作参照,却不能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出发点。置身于中国学术文化空间中而又想直接从西方学术主体所处的位置出发,无疑是在从事不可能的事业。这至多只能造成立场幻觉而无法获得成功。晚清以来所有试图直接从西方学术文化出发的努力之所以均告失败,原因就在于此。现在,我们于21世纪重新筹划中国学术的原创性时,不能不首先明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身份和中国立场——这是中国学术获得原创性的前提。

  某些汉语学者之所以回避原创学术实践中的中国立场问题,大体上是因为一个顾虑:中国目前仍在进行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折,尚属于广义的第三世界,坚持中国立场岂不意味着中国学术注定位于世界学术的第三等级?真正的原创性又如何谈起呢?这种担心实际上是多余的,学术的原创性并不完全由建构者所处的位置所决定,一个学者或学术共同体可以在相对低位的社会语境中创造出高位的学术成果(19世纪末的德国学术就是如此)。与已经完成现代化的西方相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其他文明未曾遇到的,这本身就为中国学术的原创提供了契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学术主体既要回到汉语思想资源的源头,让汉语最内在的力量生长壮大;又要参照世界现代文明已经达到的高度,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可以具有原创性。原创性不一定等于彻底超越,而可能仅仅意味着与众不同。新文化运动至今最有原创性的汉语学术成果,几乎均来自具有明晰中国立场的流派(如新儒家),正说明了立场自觉与学术的原创性有因果关系。

  具体言之,明晰地持有中国立场的学者完全可以拥有世界视野,站在世界学术已经达到的最高点上筹划中国学术的原创之路,地球村时代的世界已经一体化,学术信息的即时共享品格为中国学术获得世界视野创造了前提。汉语学者在言说后现代、生态、新地方主义等新兴学术时,所站的位置已经是世界学术的前沿。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获得了全球视野后如何行动。是继续强化后殖民语境,还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学术的原创性建构?是永远停留在借鉴和追赶的状态,还是怀有超越之志?我们在如此追问时又显露出中国立场的极端重要性:只要我们不满足于借鉴和追赶,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自觉地凸现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身份。

  正如西方学者不断地回到古希腊一样,中国思想者也要时刻在汉语思想的传统中返本归源。以整个汉语文化源流为本根和源泉绝不意味着一种来自过去的决定论,相反,它要求我们在汉语文化在当下的最高处筹划其未来。我们之所以同时强调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就是要为中国学术的向上生长之路寻找起点、参照、待超越的目标。所谓参照,并非仅仅指世界学术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准,还包括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在地球村时代出现的问题是全新的,它们的待解决品格为所有国家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以中国立场参与这些问题在学术向度上的解决,原创性的汉语学术就有可能涌现出来。生态批评是近年来产生的新学科,它在欧美受到广泛关注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大体上在同一时期内,中国学者也敏感地意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积极地调动汉语生态思想资源参与世界生态批评的建构,在特定场域——如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美学——为世界生态批评贡献出了新的学科构思。这是从中国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学术创造的成功范例,它们展现了中国学术在新的语境中重获原创性的前景。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吕微
下一条: ·专家:重塑牛郎织女传说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