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卢翀]唾手可得的理想化表演
——浅析现代社交软件中的自我建构
  作者:卢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19 | 点击数:4259
 
 
  3、空间的扩展与时间的压缩
 
  横向空间的延展与纵向时间的加速压缩导致的原有视域的解体与重构并非当下出现的新情况,在近半个世纪之前,鲍辛格就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固定,随时间传承的文化模式在现代科技带来的强烈冲击下已经不复存在,空间上的视域被无限扩展至整个世界,而时间上的过程被迅速压缩,人们不再对过去传统的积淀传承感兴趣,反而是通过横向的传播来压缩时间的过程,对任何事情都追求最为快速与效率的方式。鲍辛格在网络尚未出现的上世纪60年底,就提出如此准确的见解,而网络技术的普及基本上证实鲍辛格预言般的理论。那在现代性的当下,自我建构的社交方式也毫无疑问的处在横向扩展与纵向压缩的境遇之中,传统建构方式要求的时间轴长度在当下显得太过漫长,而空间的扩展又将我们的社交范围无限扩展,现代网络将60亿地球人都纳入了同一个社交关系之中,传统的时空概念完全解体。纵与横的相互影响下,完全符合现在社交视域观念的社交软件的诞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而在其中进行的自我建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展现出了强烈的现代性意味。
 
四、结语
 
  现代社交软件的迅速兴起乃至于融入日程生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结果,是适应了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行为。这样快速的自我建构方式利弊同存,虽然带来短时的一种建构方式的变革,但更应该注意的是变革之后是否能为人们更好建构自我带来实际意义上进步与改变,从现在来看仍有疑虑。现代性的社会问题仍然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并被不断分析与反思的问题,网络科技的爆炸时代仍在继续,这也就表明着我们的社交科技仍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我们对于科技时代的自我们建构问题仍然是一种不断进行的状态。
 
  我们或许更应该明白的是,科技并没与从根本上改变自我的建构,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加速了整个过程,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式。但这些现在看来也许并不全都是一件好事,很大意义上这更像是为了贴合社会发展的节奏而不得不作出的变化。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自我建构真的就是一个必须奔向快捷与简便的过程么,就像整个社会的节奏一样。亦或是,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他人的认知,自我的建构更应是一种需要时间来完成诸多工作的行为,而现代的自我建构方式确有急躁成分掺杂其中。
 
  社会交往行为一直是人类建构自我形象最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社交建立在一种同时同地的基础上,理由语言,肢体等行为进行交互的模式。因此学习并良好的在这样的交互模式中展现自己是传统自我建构的基本构成。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社交行为的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同地的基础开始被打破,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进行的跨地域,跨时间的虚拟交互成为了新的主流社交模式,因此诞生了新的自我形象的建构方式,相比于传统方式更为快捷与高效。这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更是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变迁。
 
  (本文发表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17年5月;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赵洋]观念与思想:汉代虎形肖形印的解读
下一条: ·[吉国秀 王明月]信息技术、职业群体与社会变迁:一项基于 IT 笑话的跨学科研究
   相关链接
·[张士闪]地方感与地方社会的自我建构:以鲁中洼子村为个案·[杨红]目的·方式·方向: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
·两个瞬间·碎片化传播中的“财神庙上市”争议:此“庙”非庙?
·[吉国秀等]东北地区“二月二”节日传承、记忆碎片化与主体缺失·上海1900多项非遗面临“碎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