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祁连休]毛星同志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作者:祁连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7 | 点击数:8618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这部全面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的大型著作问世之前,我国曾经对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学史、文学概况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不少的学术成果,但对另外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学史、文学概况,却缺乏应有的研究和积累,对某些少数民族的文学史、文学概况而言,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然知之甚少,几乎是个空白。经过全国各地的学界同仁共同努力编撰的这部大型著作的刊行,不但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研究和填补空白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方面具有首创意义。近20年来,经过各地少数民族文学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迄今已有20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史著作问世,并且尚有多部少数民族文学史即将脱稿。但是,要全部完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丛书》,尚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至今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这部大型著作在全面了解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概貌方面,尤其是了解那些尚未完成写史任务的少数民族文学成就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编撰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史、文学概况,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难的任务,需要几代学人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从调查资料的积累、研究队伍的建设到学术水平的提高、写作成果的升华,绝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的每一次努力,对于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都很有意义。在编撰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的进程中,毛星同志主编的这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无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书的出版,既得益于“文化大革命”前乃至“文化大革命”中的积累,又揭开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篇章。这部集体著作的启动,正处于新时期的开端,我国的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事业,面临一个重新恢复、重新建设的大好时机。它的编撰,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的编写工作,对于后者而言,本书的运作,显然是一次极好的实战演练,从资料、队伍、经验诸多方面,为即将重新上马的写作做了全方位的准备,并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书执笔者达百人之众,其中过半数为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这些少数民族专家、学者,既有承担本民族文学概述撰稿的,如蒙古族的色道尔吉、哈萨克族的阿吾里汗.哈里、白族的李缵绪、瑶族的刘保元、壮族的陆里、满族的赵志辉、朝鲜族的权哲、布依族的杨路塔、锡伯族的忠录、撒拉族的马学义;又有承担其他民族文学概述的,如郝苏民(回族)写东乡族文学概述、才让丹珍(藏族)写裕固族文学概述、苏晓星(彝族)写苗族文学概述、左玉堂(彝族)写傈僳族文学概述、燕宝(苗族)写水族文学概述、杨秉礼(白族)写怒族文学概述、杨文庆(白族)写普米族文学概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百余位撰稿的专家、学者,有不少成为日后各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或担任主编、顾问,或担任撰稿人,在写史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少数民族文学史建设再作贡献。如藏族文学概述的撰稿人佟锦华是《藏族文学史》的主编兼撰稿人之一,蒙古族文学概述的撰稿人色道尔吉是《蒙古族文学史》的主编兼撰稿人之一,蒙古族文学概述的撰稿人色道尔吉是《蒙古族文学史》的顾问兼撰稿人之一,羌族文学概述的撰稿人李明与林忠亮是《羌族文学史》的主编或撰稿人,鄂伦春族文学概述的撰稿人隋书今是《鄂伦春族文学史》的撰稿人。

  编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毛星同志主持和参与下完成的。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他全身心地投入这个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工程,从昆明会议后到各少数民族地区摸底,回京后组建编辑组和制定编写方案到由他亲自撰写前言和每编的导言,以及在他的指导下统稿、定稿,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概述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为了排除干扰,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搞好这个项目,他虽已年过六旬,竟移居陶然亭公园内的小平房,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他广泛阅读各种历史古籍和相关的著述、资料,全部审读了各地交来的数百万字的初稿,并且逐一提出修整意见,认真指导每个部分的调整、压缩、删削工作和最后的定稿工作,处处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鞭策编辑组的全体成员,使大家精神饱满地踏实工作,确保这部集体著作达到较高的水平。

  编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一项颇具开拓性的民族文化建设工程,在“文革”结束不久的那个时期运作,难度相当大,困难相当多,在组织和协调各地撰稿人,帮助他们开展工作方面尤为费力。毛星同志在主编这部大型著作的过程中,知难而进,以巨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譬如,像维吾尔族这样的兄弟民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都很丰富多彩,但长期以来研究工作比较薄弱,为本书撰写全面介绍维吾尔族文学成就的任务相当艰巨。毛星同志通过与新疆各有关机构及主管领导反复协商,才确定邀请通晓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阿不都秀库尔.图尔迪、艾尔西丁.塔特里克两位本民族学者和刘发俊、张宏超两位当地的汉族学者通力合作,写出系统介绍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和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作家文学的维吾尔族文学概述,为本书增色不少。又如,像彝族这样的兄弟民族,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地域辽阔、支系众多。其文学主体的民间文学既有共同的民族特色,不同聚居区又各具地域特色。除口头文学外,还有不少爨文(亦称老彝文)写本及其他手写本的写本文学。撰写彝族文学概述不但要攻克各种学术上的难题,还要处理好来自不同地区的作者一一老专家与中年学者之间的关系。在编写过程中,毛星同志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工作,善始善终,使彝族文学概述成为全书的一个亮点。再如,像门巴族、珞巴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一些兄弟民族,人口很少,居住地比较分散,其文学状况几乎不为学界了解。在编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时,毛星同志格外关注。他采取各种办法促使有关地区组织人力进行专门的调查、采录,充分利用田野作业的资料,终于圆满地完成编撰工作,填补了一个个的空白。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组稿、审稿、改稿、定稿的全过程中,毛星同志在编辑组内再三强调,要充分尊重各地有关领导和学界同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学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请地方上的同志为我们把关。正像他在《前言》中讲的那样: “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编写者是各地各族的同志们,我们只不过是做了点组织工作,做了点最后编定的工作。”编辑组的全体成员都按毛星同志的要求做了,不但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而且确保了全书的学术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尚需着重提及的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编撰,正值我国进入一个崭新历史阶段的开端,民间文学事业和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百废待兴,面临一个重振雄风、全面发展的时期。毛星同志用编这部著作来带动民间文学室的研究工作和促进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无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正确举措。因为民间文艺学的振兴,必须打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基础。不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就谈不上民间文学研究。在我国要在民间文艺学上有所建树,无论从事分科研究还是综合性的理论研究,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编撰,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工作,而且对于编辑组成员的学术积累和民间文学室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组成员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包括在民间文学各分支学科内的专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丛书》的编审、各民族文化史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史》的编撰等等,无不从中受益,并且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更加扎实,更有造诣。

  2002年9月

  原载:《岁月熔金》——文学研究所50年记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林磊]耿世民的淡定与执着
下一条: ·[吕微]一生难改是书癖——传说中的何其芳
   相关链接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民族文学》展现各民族灿烂文化
·[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开幕·“跨境、跨文化与新时代民族文学”第二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在京举行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跨境、跨文化与新时代民族文学”:第二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征文启事·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邀请函(1号)
·[吴道毅]“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嬗变·《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