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张勃]清明放假,从唐朝开始
——清明节的起源与流变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7 | 点击数:11671
 

  那么清明节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恐怕难以相信,我们的祖辈居然曾经在隆冬季节几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禁止用火,以吃冷食度日。两汉之际的桓谭在其《新论》一书中有记载:“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那段禁止用火只吃冷食的日子,就是寒食节。关于介子推和重耳的传说就是民众对寒食节起源的一种解释。

  唐朝是一个至今都令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朝代,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物阜民丰,社会相对安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人性得到较自由的发挥与张扬,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大唐气象。在这种大背景下,唐人在寒食节从事一系列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从而将寒食节过成唐朝最引人注目的节日之一。

  其实早在初唐时期,寒食节就已经风靡全国,不仅“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寒食上墓也已经蔚然成风,斗鸡等活动更在初唐时期成为民间流行。寒食节的盛行对于清明节兴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出了清明节气日的重要性,并使其成为寒食节的组成部分。

  “改火”曾经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到了唐朝,改火之制复兴。时人普遍的做法是,寒食节来临时将正用的火熄灭,到清明日再取得新火。在改火活动中,清明日由于是取得新火的时间而越发从常日里突显出来,这自然有助于清明日的独立成节。

  寒食节的墓祭习俗在初唐时期已在民间盛行,并在唐玄宗时被编入《大唐开元礼》,成为国家礼制的一部分。而至少在中唐时期,墓祭时给死者送纸钱就已蔚然成风,所以著名诗人张籍才有“寒食家家送纸钱”的诗句。不过,由于寒食节期间禁火的要求,纸钱不能烧而只能抛撒或压于坟顶或挂于某处。这种对纸钱的处理方式有一定的缺陷。正如王建在他的《寒食行》里所说:“三日无火烧纸钱, 纸钱那得到黄泉?”唐人大概更乐意选择在能够用火的清明日上坟祭扫,这使得清明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唐朝以前的所有朝代,还没有哪一个能够像它那样安排人们在繁多的节日里休闲放假,更没有一个朝代会在寒食清明节放假,且假期的长度甚至与最为重要的节日——元正一样。

  在唐朝,上坟扫墓、改火、治蚕室、斗鸡、蹴鞠、拔河、秋千、宴饮、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日的习俗活动。

  宋朝的清明节俗基本沿袭了唐朝,依旧上坟、改火,皇帝也有将新火赐予大臣之举,而且也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十分热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风俗景象,至于该图描绘的是否为清明时节,学界还存在争议。

  元朝以迄明清,唐宋时期十分盛行的清明节皇帝赐大臣新火的举动没有了,但是上坟扫墓之风并未稍减。此外,踏青出游、荡秋千、放风筝、插柳也活跃在时人的节日生活中。

  到中华民国建立时,在清明节的发展史上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它曾在1915年被规定为植树节。不过,到1928年时,植树节被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3月12日),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的历史就此终止,但仍有一些地方保留了清明植树的做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0-04-06

上一条: ·[杨雪梅]清明节热闹背后:固有“文化因子”正被“浪费”
下一条: ·清明:文化浸润的心灵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