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中国式的智慧和幽默
——《八达岭长城的传说》序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21 | 点击数:7639
 

  人物传说和史事传说,在八达岭长城传说中占了相当可观的分量,这种情况是符合地域文化的特点和规律的。与某地域有关的人物传说和史事传说,能赋予地域文化、特别是地域历史以深厚的内涵;反之,如果没有这些人物传说和史事传说被创造出来并融入到地域文化的构成中,那么,这个地域文化可能就显得多少有些苍白了。还说孟姜女的传说吧,孟姜女的传说是长城传说中最具影响和魅力的传说之一。20世纪20年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提出,孟姜女传说可溯源于春秋时代《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记载的“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认为杞梁之妻就是孟姜女的最早原型。而八达岭长城的孟姜女传说,则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移植至秦长城的修筑之中,这种连结在历史的发展中和在极其广大的地区内被民众所接受了。八达岭长城的传说中的孟姜女传说,在其结构上,大体保留了在流传中形成的孟姜女故事的比较固定的情节(有学者称“情节单元”或“母题”)或部分情节,而因地制宜地增饰了若干与地方文化传统相关的情节。八达岭长城传说群中的孟姜女传说,与其他地方流传的孟姜女传说相比,自有其独具的特点,故事就发生在八达岭,发生在讲述者们的身边,孟姜女作为讲述者们中的一员,更有亲切感和感染力。如白马滴血的情节和为婆婆采药的兰香姑娘变成一棵葫芦籽,在孟姜两家的花园里出芽、长秧、开花,结出个大葫芦,而葫芦里的小女孩,就是兰香,而兰香就是孟姜女。葫芦女孩的情节固然是全国许多地方的传说中共有的基本情节,但白马滴血于石上和兰香采药的情节,却是延庆版孟姜女传说独有的。(《孟姜女和最早的一段长城》);又如孟姜女挂纸庵显灵,难倒李斯的故事(《孟姜女挂纸庵显灵》、《挂纸庵》);再如龙王帮助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与龙王九女儿》)等等,都是地域文化土壤的产物,又反过来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孟姜女传说的悲剧色彩和对孟姜女其人其事的描绘,给残暴不仁的秦始皇及其修筑长城的事业抹上了浓重的否定性的一笔,增加了传说的社会批判性,也因而成为八达岭地区民众传之不衰、脍炙人口的佳作。

  地方风物传说是中国各地民间传说中的大宗,富有风物传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文化构成上的特点,来源于在老百姓心目中,家乡的一石、一树、一草、一木都含有一种文化情怀。八达岭的每一座山、每一块石、每一个山洞、每一个泉眼、每一座寺庙,都有一个或多个与长城相关的传说在民间流传。而且,这些风物传说,又因与历史事件的纠缠而显出其独具的风采和引人的魅力。在八达岭长城一带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设有军事防御设施,如关隘、城堡、烽火台等;关沟有七十二景,如:“望京石”、“六郎影”、“金牛洞”、“石佛寺”、“点将台”、“弹琴峡”、“五郎像”、“凤凰嘴”、“断臂崖”等。这些山寨和景观都是孽生传说的客观事物(或自然物,或人造物),每个山寨、每个景观,都有一些为老百姓所编织出来,表达他们的政治观和审美观、表达他们的心愿和憧憬的传说相随相伴。在某种意义上说,风物传说无异于是一些美丽的散文,给老百姓以心灵的滋润和知识的启蒙。

  民间信仰从来是老百姓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生存环境的局限,长期生活于艰难困苦之中的农民,有时不免寄希望于某种信仰和某些神灵,以求缓解所遭遇的困境和化解自己的苦恼。进一步说,八达岭长城修建于战国时期而定型于明代,而明代又是八仙故事广泛传播的时期,于是,处于乡民社会的八达岭长城所在地的延庆县的农民们,在他们的故事传说中,便顺理成章地、广泛地引入了道佛观念和仙人形象。半仙半人的八仙、观音菩萨、关老爷、药王爷、灶王爷、火神爷、骊山老母等等,便现身于长城修建的传说之中,成为惩恶扬善、解困排难、主持正义的超现实力量。《吕洞宾助修骑鹤楼》、《王秀云东楼遇仙女》、《神仙泉的传说》、《铁拐李送药》、《白龙潭高山遇龙女》等传说,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被超现实的力量化解。《仙女点金砖》写的是放赈的芦瑞,结果却是朝廷百官被仙女惩罚,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场上,为平民百姓张目。这类传说往往以奇妙的幻想和农民的幽默给人以积极的力量。奇妙的幻想,如赶山鞭的故事。骊山老母的簪子幻化成赶山鞭,赶石上山(《赶山鞭的由来》);九龙女智取赶山鞭,赶石上山(《九龙女智取赶山鞭》),这是多么奇妙!而这种奇妙的幻想,只有在老百姓创作的民间故事里大行其道。关老爷与火神爷斗法斗智,争地盘建庙的故事(《石峡关老爷庙的故事》);神仙帮助民工修边,鸡叫时分剩下了一个神仙来不及返回仙界,只好坐在了碌碡上的故事(《碌碡佛爷》),无不洋溢着中国式的智慧和幽默。而这种智慧与幽默,只有在民间故事传说中才能见到。

  在八达岭长城的传说故事中,生活故事和幻想故事林林总总,在数量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注意到编者选入了一些渊源久远、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流传的“宝物传说”(“寻宝”、“识宝”、“南蛮子憋宝”、“盗宝”等),其中《金鸽子护长城》、《八达岭北三楼底下为啥是空的》、《失算的财迷》等传说,都是这个类型的故事或故事异文。把“南蛮子憋宝”或“盗宝”故事本地化,——与长城的某个关城联系起来,取材于当地的景物与生活,刻画了修筑长城的督办、财迷和民工等不同人物,使在当地采录的这类故事兼具了生活故事和解释性风物传说两重身份与特点。

  不久前,文化界庆贺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编辑而成的“十大民间文艺集成志书”500卷全部出齐,这是全国文化界齐心协力的共同成果。人们在关心: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民间文化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呢?从21世纪初年所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所获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这部《八达岭长城传说》,向我们显示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尽管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和强烈地影响着包括八达岭长城所在的延庆县,促动着具有浓重民族多元性的、市井文化与乡民文化迅速交融中的延庆地域文化向着现代化的道路大步前进,而深深扎根于民众中的民间传说,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保留着和传承着如此多样而丰富的口传作品,与越来越明显的文化趋同化趋势相抗争着。在现代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今世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民众和领袖们的共同诉求。有文化自觉的人们,无不在为保卫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保持住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竭尽全力。守住我们的民间传说,只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方面,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延庆县文化界的朋友们做了一件公德无量的好事情。

  谨为序。

  2009年12月28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10-1-20

上一条: ·[李霞]民俗学向哪里去?
下一条: ·[刘锡诚]秦越之风 江汉之化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
·[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任雅萱]民间的“正统”:明清时期姜太公风物传说的时空结构 ·[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王尧]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张金金]“无份”与“有份”
·[杨晓红]附会与挟君自重:民间传说中的帝王形象存在·[王焰安]韶关客家民间传说类型概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