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黄景春 郑艳]凝固民间记忆的宏伟史诗
——《中国民俗史》评介
  作者:黄景春 郑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26 | 点击数:7670
 
 
三类民俗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该书的总序“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中,钟老提到“治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首先要熟悉民俗学本身的知识”。钟老所提到的民俗学本身的知识大致包括一下三类:一是民俗现象,即对于民俗本身的熟知,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更好地从事学术研究;二是理论知识,即掌握学科的整体理论信息,了解研究的侧重点和忽略点;三是历史知识,即掌握用文字记录的民俗文献,由于正史所载的民俗资料相对较少,这便要充分利用地方志、笔记、杂谈、野史等资料。《中国民俗史》的作者们较好的将这三类民俗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生动、深刻的关于民俗史的描绘与讨论。以《明清卷》关于明清时代“冠礼”为例,作者先是通过分析宗法势力在宋朝后的扩张,揭示了冠礼在明清时期复兴的文化背景,然后以史为线,通过地方志以及礼书中的记载详细描绘了明代复兴中的冠礼形式及清代衰变中的冠礼情形,最后阐释了冠礼所体现的成人之道,从更深层次上发掘冠礼的文化意义。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资料丰富,理论分析精到,概述全面。
除此之外,与民俗知识息息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诸如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也在书中一一呈现,体现了作者们的深厚功底以及民俗学有容乃大的学科特点。
时下,作为民俗研究主流方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的同时,需要大量的资料文献研究作为基础,《中国民俗史》的出版既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丰富了民俗研究资料,也为研究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地位提供了参考和指南。“民俗史就是告诉大家我们的现在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先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把什么东西遗传到我们身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你脑子里的很多信息都来自民族文化历史的遗传。”(萧放《<中国民俗史>留下民间记忆》,见《人民日报》2008年6月27日第16版)所以,该书的出版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中国民俗史》作为一部作者众多、篇幅宏巨的史诗性著作也难免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推敲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各卷风格和水平上存在一些差距,也有学者提出不应该按时代、而应该按民俗事项进行分卷,等等。虽然还存在某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它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该书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民俗史》的出版无疑是中国民俗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通过此书,我们清晰地认识了数千年来普通百姓的生活模式及其转变历程,也更好地了解了他们生活中所蕴藏的情感与思想,可以说,《中国民俗史》不愧为一部承载民间记忆的宏伟史诗。
(原刊《西北民族研究》2008.4)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萧放的博客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陶立璠]《荆山阳锣鼓、荆山阴锣鼓》序
下一条: ·[郑杭生]中国民俗学界的一部争气之作
   相关链接
·[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徐宝成]明清易代:惠世扬形象的多维建构
·冯骥才:《平安夜》的民间记忆和历史记忆·[陈雪莲]东河戏、钟谷及古村民间记忆
·[张怀群]民间记忆田野调查没有完成之期·乡村博物馆珍藏的记忆:“在那里,让人有了根”
·《中国民俗史》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郑杭生]中国民俗学界的一部争气之作
·《中国民俗史》喜获“山花奖”·[代洪亮]民间记忆的重塑: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信仰
·[张勃]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蔡榆]故纸堆的秘密──浙江发现一批典据、契约等清代文献
·[刘阳]《中国民俗史》留下民间记忆·[于宏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民国卷)·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汉魏卷)·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先秦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