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梁祝》传说缘何不能称“第一
——与索绍武先生商榷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0 | 点击数:7607
 
总之,我们以为,无论是文人记载的,还是以戏剧形式表演、传播的《梁祝》故事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都是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或婚姻的追求,这是毋庸争辩的事实。
至于索先生以《梁祝》传说产生时代、引起文学家的注意并被改编,以及产生影响之早晚为依据,批评称“梁祝故事”为“中国第一爱情传说”为不当,本人也以为欠妥。笔者以为一部(篇)文学作品能不能称得上第一,重要的是看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如何和影响大小,等等,而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其产生或流传的时间是否久远,譬如我们认为《红楼梦》在某些方面堪称第一,这大概是没有异议的,然而其产生时间在四大名著中却是排在最后。笔者以为,就思想性、艺术性如何和影响大小等方面看,《“梁祝”踏上“申遗”路》一文导语的作者称《梁祝》故事为“中国第一爱情传说”并无不妥。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那些涉及情爱内容的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大多是并无情感基础的。就我国古代的作家文学讲,唐传奇《李娃传》中李娃与某生结缘,是因李娃看到某生因自己与老鸨设局诓骗而陷入绝境,害怕“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或畏惧“欺天负人,鬼神不祐”。简而言之,她收留落魄后的某生是缘起于作恶后的心虚或惶恐,而并不是因为她与某生有发生爱情的感情基础;元杂剧《西厢记》中,张生之所以爱上崔莺莺缘于其在白马寺与莺莺邂逅相遇时的一见钟情,而此前二人并无任何瓜葛;明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对柳梦梅爱得死去活来,却仅仅是因为两人在梦中有一番遭遇。《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虽是有感情基础的,但也被作者归之为“木石前盟”,即是前世确立的姻缘。
就民间文学来讲,孟姜女与范喜良婚姻的缔结是缘于孟姜女与范喜良的后花园邂逅;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如仅从文本的表层看则是因为牛郎盗取了织女的天衣,使其无法返回天宫,而只好答应牛郎的请求滞留人间;七仙女爱上董永则是为其孝心所感动,或出于对其处境的同情;至于白蛇娘子之与许仙的结合,一些文本讲是因许仙曾对白娘子有救命之恩,其所以嫁许仙是为了报恩,虽也有文本讲述了两人感情建立的过程,但也不过是讲两人有同船共渡、借伞还伞的短暂接触。
可见,就我国传统的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来看,其间少有作品刻意强调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基础。然而《梁祝》传说中梁祝爱情关系的确立则与上述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识到相爱经历了三年时光的同窗共读,在数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体贴或关怀,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奠定了他们爱情的情感基础。《梁祝》传说中这种对有情感基础的爱情的歌颂在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它反映了一种具有超前性的爱情观念。就这一方面而言,《梁祝》传说不啻超越了封建时代与其相同主题的文学作品。
《梁祝》传说不仅反映了超前性的爱情观念,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意义。《梁祝》传说在传统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抨击封建礼教和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决定的包办婚姻,歌颂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表达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对于解放人们的婚姻观念,激励青年男女争取自由美好的爱情与婚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或价值。不仅如此,即使在今天,《梁祝》传说的社会意义仍然非常突出和重要。就目前来看,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青年人追求爱情理想的阻力已经是微乎其微。然而,一些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却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或前进,反倒是接受了商品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而退化或畸变。有些人不再追求纯洁的、以感情为基础的爱情,而是把爱情或婚姻与其他物质一样加以商品化、市场化,一些女性一心嫁豪门、傍大款,甚至有人不惜出卖人格、自甘堕落给官僚或有钱人做“二奶”;也有一些男性以嫁富婆为荣,以至公开宣称自己愿意被人“包养”。虽然,这种社会现象不能代表社会的主流,但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梁祝》传说中祝英台不慕马氏的权势和富贵,执着于同布衣书生梁山伯的爱情,表现了纯洁、高尚的爱情观。笔者以为,在目前,《梁祝》传说无疑仍然具有教育或培养人们树立健康、纯洁的婚姻爱情观,净化社会风气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产生梁祝爱情悲剧的时代虽然已渐渐远去,然而,《梁祝》传说的社会意义或价值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梁祝》传说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价值或意义。
诚如索氏所言,《梁祝》传说产生影响的年代或许并不久远,但其影响范围之大,在我国爱情传说中却是罕有能与之相比的。就国内而言,它不仅传遍了汉族地区,也在壮族、瑶族、畲族、白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人民之间口耳相传。就国外来讲,《梁祝》传说很早就传入了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它不仅在这些国家人民的口耳之间传承、传播,也有一些相应的文字文本,如爪哇文、马来文、巴厘文、马杜拉文等各种文字文本在广为流传。解放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摄成电影在国内外上演,进一步推动了《梁祝》传说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或影响。目前《梁祝》故事以传说、叙事诗、民间说唱、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在国内外传播,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已形成了具有多种不同地域特色的,蔚然大观、积淀深厚的“梁祝”文化。
总之,《梁祝》故事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生动感人的传说,它反映了具有超前性的爱情观念,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意义,同时,它传播极广,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有着普遍或深远的影响。就此,笔者以为《梁祝》传说或“梁祝”文化完全有资格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同时也认为,如果有人将《梁祝》故事称为“中国第一爱情传说”,也应该说是有根有据的,并非虚夸!
《梁祝》传说自产生之日起,其艺术魅力就吸引了众多的学人,他们记录它、改编它,或研究它,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它似乎成为了一些中国学人的“心结”,如钱南扬先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历经数载,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搜集《梁祝》传说资料,编辑了《梁祝故事辑存》,可谓是为“梁祝”文化的保存或研究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他仍然自愧“研究不出什么来”,把自己对《梁祝》故事所做的整理工作说成是“聊以塞责”。⑤当然,尽管大家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在《梁祝》文化研究方面至今还没有出现堪与《梁祝》传说艺术成就相匹配的重大成果,这是因为我们的鲁钝妨碍着对《梁祝》传说作进一步深邃的洞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身于《梁祝》传说的研究,特别是像索先生这样勇于创新的学者。但就目前看,索先生关于《梁祝》传说之观点虽标新立异或惊世骇俗,但终因其经不起论证或推敲,而不能为我们认可或接受。愿索先生再做努力,能就《梁祝》传说提出更有新意并能为学界所普遍信服的观点。这正是本人不揣浅陋,撰文与索先生商榷的目的之所在。
(原文载于《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4期,文中涉及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陈金文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
下一条: ·[萧放]明清时期祖先信仰与家族祭祀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