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作者:记者 俞灵/撰文;张晖/摄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0 | 点击数:14186
 

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九天大濮史录》 (程伟光 摄)
  《九天大濮史录》:

  传说中的仡佬“天书”

  仡佬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民族文化,但对其是否拥有本民族的文字,学界一直颇有争议。2008年9月,贵州省仡佬学会付尔光、田金海、郑继强等专家遍访云南省文山州、湖南省湘西地区、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全境等仡佬族地区,据民间传闻线索和实地考察走访,在黔北仡佬族一位姓李的家中寻找到了《九天大濮史录》。

  用仡佬文字书写的《九天大濮史录》,据说就是仡佬族民间传说的仡佬天书。该书为4卷合订本,共511页,仡佬文用朱砂书写,汉文由黑墨对应排列书写,内容包括仡佬族及其先民濮人、僚人的发展演变过程,仡佬族九天合和文化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仡佬族创造文字、发明酒、发现茶叶、冶炼朱砂、饲养牲畜等方面的历史,是目前发现的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重要典籍。据《九天大濮史录》的保管者介绍,他的祖上曾是宋代仡佬蛮王李文通的后代,他本人并不知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但一直传承祖训,视此书为宝。

  今年初,这一珍贵文献史料在北京被国家有关民族古文字的专家鉴定,认定是一部过去从没有发现过的、其他民族从没使用过的文字,是仡佬族曾使用的成熟的文字史料。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仡佬族先民的历史、文化、传说等,所记人和事均可在汉文献文中得到印证。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仡佬族语言文字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将产生重要影响。

  务川共识:

  探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探讨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科学地保护、发掘、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中国·贵州(务川)民族文化发展研讨会于4月5日召开。经过研讨,各位专家、学者从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考古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理论高度,在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并最终达成《务川共识》。

  《务川共识》包括了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法律与习俗相结合的保护原则,既要做法律上的保护,将民族文化列入当地法律监管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同时,又要做好民族生活习俗的挖掘、传承工作,让生活习俗自身来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二是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传承原则,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保护有形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该保护那些非物质的民族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成为有形文化,丰富有形文化的内涵。三是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利用原则,现阶段的民族保护与开发,不仅要静态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实体”,而且应“动态”地加以保护,让民族文化的主体参与进来,即保持民族城镇和村寨内居民的生活原态与习俗。四是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利用原则,走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各城镇民族文化的特点,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民族旅游业以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五是坚持求同与差异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力求做到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无的我也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和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4-17

上一条: ·咸水歌——水上人家的“诗经”生活
下一条: ·游牧天边守家园:柯尔克孜族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
·[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贵州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徐斌]贵州省大方县基督教传播调查记·[汤芸]多族交互共生的仪式景观分析
·[徐永安 杜高琴]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王雪嫣]贵州省青岩古镇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中国酒文化高峰论坛在贵州举行·国际专家聚集贵州 交流探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贵州区域报道启动·“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
·中美民族博物馆合作研讨会圆满落幕·160年前侗族“款首章”现身贵州黎平
·[余未人]“绽开在贵州高原的小花”——记刘锡诚先生·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
·《亚鲁王》研究基地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成立·[张婧]贵州白裤瑶服饰功能及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