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陈训明]俄国学者史禄国
  作者:陈训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6 | 点击数:9925
 


     三


     在上海期间,他结识了不少中国学者,并且还取了“史禄国”这个中国名字。但这位语言天赋甚高,懂得法语和英语,很快就掌握了通古斯语的学者,不知为什么没有学会中文。他后来移居北京后落落寡合,或许与此有关。

     1923年,《族体:民族和民族志现象变化的基本原理研究》一书以“《国立远东大学东方系学报》第57期增刊”之名在上海出版。 1934年,此书经过压缩的英文本由北平辅仁大学出版社出版;1937年,它又缩写成法语论文在《新民族学丛刊》发表,从而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使他的“ 族体”(этнос,Ethnos)理论在西方产生了比苏俄本土更大的影响。照中国学者张宏莉的说法,史禄国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研究 этнос的著作”。

     史禄国的《满族的社会组织》也是在海参崴远东大学完成初稿的。可是,当他在1924年出版这部著作(英文版)时,却回避了它同该校的关系。此书后来在美国和日本重印,我国的商务印书馆2005年也出版了它的中译本。

     1926年10月,厦门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史禄国应聘到该院讲授人类学。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筹设语言历史研究所,史禄国被聘为该所教授。1928年3月,中央研究院在广州设立历史语言研究所,下属八个组,聘任史禄国为第七组即人类学及民物学组人类学工作室负责人。史氏在任期间,曾对广州的男女学生和驻军士兵进行体质测量,对华南人的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同年7-10月,受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遣,他率同容肇祖、杨成志等人,由广州经香港、越南前往云南,进行人类学调查。史氏在昆明作了2000例体质测量,并从人类学角度拍摄了150余幅照片;还住进彝民家中,记录彝语。1929年5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北平,决定史禄国在广州整理完既有资料后亦赴北平。1930年9月30日,史禄国迁居北平,不久转入清华大学,任社会学和人类学系教授,后来成就斐然的费孝通等人,即是此时受教于他。

      1935年,史禄国的专著《通古斯人的心理特质综合体》(《Psychomental Complex of the  Tungus》)用英文在伦敦出版,很快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德国学者米尔曼称,此书刚一问世,他就明白,“史禄国用这部著作打破了民族学的条条框框,使自己跻身于第一流民族学理论家之列”。在1938年为此书所写的书评中,他又说:“这本书跟别的许多书不一样。那些书被人读过后放回原处,予以评价,然后就抛在一边,不再过问。与此相反,这部著作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学地位的强化,而其结果将长期引起争论。”

     史禄国1939年10月19日在北平去世,葬于该市俄罗斯东正教会墓地。他的手稿和藏书由其妻子保存。她编写了他的著作目录,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她1945年在北平去世后,他的遗物就下落不明了。

     照列武年科娃和列舍托夫等俄罗斯学者的看法,史禄国治学的主要特点是总体性与跨学科性,而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提出了“族体”理论和“民族心理特质综合体”(Psychomental Complex)理论,以及对于萨满降神原理的阐释,认为这些理论和阐释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因而史禄国本人可被视为当代世界某些民族学和人类学流派的鼻祖。

     苏俄学术界对史禄国的评价,如同对其他俄国移民学者和作家的评价一样,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起初要么绝口不提,要么肆意贬低;后来又任意拔高他们的学术地位,夸大他们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阅读有关材料时,不能不保持清醒的头脑。至于列斯托夫等俄罗斯学者称史禄国曾“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显然是一种误会。当时中国相当于科学院的机构是中央研究院。我查过中央研究院的全部名单,其中并没有史禄国。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年3月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邹明华]钟敬文先生的传说研究:在真实与真实性之间的复杂性思维
下一条: ·[万建中]郭沫若的民间文学研究
   相关链接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
·[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张青仁]民族民粹主义与民俗学的浮沉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
·[孙正国]《中国民间故事史》·[祝鹏程]2018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