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织女的身世、容貌与婚姻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6 | 点击数:17333
 
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在唐以后逐渐向“天鹅处女型故事”靠拢,神性的牵牛变成了凡间的牛郎,还跑到河边偷窥女人洗澡、偷盗女人衣服,总之是干一些现实中男人不敢干的事。不知什么时候,故事前面又嫁接了一段“两兄弟型故事”,凭空给牛郎加了一对狠心的兄嫂,好让牛郎遭人欺负,以突出他的孤苦身世,以及老牛作为神奇助手的作用。牛郎遭祸得福又遭祸,故事一波三折,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按下不表。至于搭桥的喜鹊,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进入牛女故事,具体原因和过程,至今仍是一个谜。王母娘娘作为划天河的“恶人”进入故事,则更是晚至明清以后。
让许多爱情至上主义者接受不了的是,织女嫁了牵牛之后,还曾奉命下凡执行一些特别任务。最著名的是《天仙配》那点事。据干宝《搜神记》:董永卖身葬父之后,正准备去就奴隶职,路上遇见一个妇人,表示愿意做他妻子,妇人只用十天就织了一百匹缣,帮助董永把债还清了,然后对董永说:“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说完,凌空而去,不知所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孝是可以得到上天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奖励的。天帝颁发给董永的奖品是:把织女借给他做十天老婆,并且帮助他还债。
后人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概觉得只给董永十天奖励太小气了点,于是,随着时代的推移,故事不断得到完善,织女和董永在一起滞留的时间也越拖越长,先是由十日夫妻延长到百日夫妻,再后来让织女十月怀胎,为董永生下一个男孩。我们都知道,织女曾为牛郎生育过一对儿女,但这对儿女后来被牛郎担到天上,从此湮没无闻,倒是为董永生下的这个男孩董仲,聪颖好学,后来还考上了状元,甚至有人认为就是董仲舒。当代湖北的一个著名故事家,在给采录者讲完董永故事之后,大概把董仲的名字给忘了,顺口补充了一句:“他那个孩子就叫董存瑞。”
现代人总以为《聊斋志异》的一夜情故事讲得最好,其实唐代的此类故事也不差,张荐的《郭翰》就是唐代志怪小说中的名篇。太原人郭翰,一个孤独的才子,夏夜独卧庭中,有少女冉冉自空下,“明艳绝代,光彩溢目,衣玄绡之衣,曳霜罗之帔,戴翠翘凤凰之冠,蹑琼文九章之履。侍女二人皆有殊色。”那少女很优雅地对郭翰说:“吾天上织女也,久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上帝赐命游人间,仰慕清风,愿托神契。”于是与郭翰携手共卧,天亮则辞去,自后夜夜皆来。郭翰戏问:“牛郎何在?那敢独行?”回答说:“阴阳变化,关渠何事!且河汉隔绝,无可复知,纵复知之,不足为虑。”根本不把牛郎当回事。七夕前后几天,织女去牛郎那边应付了一下,其余时间都呆在郭翰这儿。如此一年,突然有一天,织女涕泪交加,称“帝命有程,便可永诀。”然后履空而去。故事末尾强调说:“是年,太史奏:织女星无光。”那是因为织女星离开天庭到人间消遣来了。
在杜光庭的《姚氏三子》中,织女还曾和婺女、须女一道,在一位“夫人”的授意下,分别嫁给姚氏三子,并对他们进行了神奇的智能培训,计划帮助他们“长生度世,位极人臣”,条件只是“慎勿泄露,纵加楚挞,亦勿言之。”可是,姚氏三子没有很好地保守秘密,于是夫人恨铁不成钢,给姚氏三子喝了一种汤,使三子“昏顽如旧,一无所知”。接着,夫人又带着织女等人去了“河东张嘉真家”,张家后人因此“将相三代”。
自汉至唐的笔记小说中,人神恋故事极为普遍。许多女神女仙都是风流文人的恋爱对象,织女当然也不例外。也许这些文人对神灵多少还有些忌惮,不敢明目张胆地调戏女神,因而需假天帝之命以行淫。织女嫁牛郎,是“天帝许嫁”;配董永,是“天帝令”;就郭翰,是“上帝赐命”;婚姚氏三子,则是接受“夫人指使”。所以可怜的织女在《卖身记》中这样唱道:“玉皇啊,玉皇!你好坑陷杀人。既教我下凡,何须要我归天?既教我归天,何须要我下凡?”
倒是台湾大学洪淑苓教授在其《牛郎织女研究》中,为织女的“不贞”找了一个好借口。她认为“董永实是天上的牵牛星,转变为地上的牛郎的一个转折关键。”按照这个思路,董永等人其实只是牛郎的一系列化身而已。千变万化,终归还是牛郎和织女,因此,织女的每一次再婚,都可视为牛郎织女的一次变相度蜜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康保成]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
下一条: ·[施爱东]英雄杀嫂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