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潘秀波]黑色的锦鱼——访壮族布傣群落天琴姑娘
  作者:潘秀波   摄影/图:潘秀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06 | 点击数:5773
 

  【布傣人的天琴之缘】

  壮族姑娘小的时候,村里年老一辈的天琴弹奏者就会鼓励年轻人去学习天琴,但不是强迫他们去学习,而多以年长者口吻劝解他们去学习天琴的技艺。

  “男孩子生性顽皮,因此愿意学习天琴的大多是女孩子,她们在几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天琴技艺。”壮族姑娘如是说。并且在特定的地点,屯里人选出适合教孩子们学习的“老师”统一教,学习天琴之余,“老师”们还会教她们唱祭祀歌谣和一种挂在脚上伴随天琴演奏铃铛的方法,这种铃铛一串一串连在一起,一串十几个铃铛,挂在脚上随着祭祀音乐的节拍一起抖动身体时,正好与天琴的节拍配合得恰到好处。

  【传承的危机】

  “平时除了节日或者外出表演,她们都不弹奏天琴,现在年轻人对祭祀活动的兴趣越来越少了,因而大家也慢慢地不学天琴了,但是老一辈的人还是十分的看重。”壮族姑娘无奈地说。并且,她向我们表示,虽然随着天琴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来拜访,研究天琴和“求务”,甚至许多国家的学者都纷纷慕名而来,所以当地的政府也斥资打造了“美女村”,以便于宣扬侬峒节的“求务”文化。但由于“美女村”并非有祭祀仪式的传统,强行给当地的原住居民这些新形式,必然会造成了他们的不习惯、不合作。所以“美女村”一直都名存实亡,这不仅让传承原滋原味天琴与“求务”仪式不能走上正道,反而越走越远。

  “也许是我们住得比较偏,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年轻人就仅仅是知道有这种文化而已,并没有想过它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壮族姑娘带着平淡的语气把这句话说了出来。壮族文化渊源流长,却在现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慢慢地走向衰落,这不仅仅是民族乐器的遗失,也是“求务”文化的遗失。这也是民族文化需要重视建设的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3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崔若男]田野无定法,“运气”为上
下一条: ·[郭星]壮族村寨中“活着”的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