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段宝林]刘半农先生调查民歌之轶事
  作者:段宝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2-14 | 点击数:6195
 

  归绥之行,始终记录民歌

  1934年刘半农先生赴西北调查,更用最新的科学方法记录当地歌谣土风。

  6月19日,刘先生率助手白涤洲、沈仲章、周殿福一行四人前往包头进行方言调查,行前三弟北茂曾劝他慎行,因他心脏衰弱,恐不宜远行。他说:“平时实在没有工夫,现在正可利用假期去考察一下。”接着又说:“人生不过数十年,假使因循偷安,还能有什么成就呢?”

  20日到达包头,停留五天,对八个点的方言进行了调查。他们到了乌拉特前旗,听到老乡们唱的爬山歌,非常感兴趣,作了录音。这里有条珊瑚河,山曲儿唱道:

  一出大门爬沙坡,

  泪蛋蛋流成珊瑚河。

  在包头地区五天,刘半农用录音机收录了歌谣七筒。24日到达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停留七日,调查了武川等八个点的方言,并收录了民歌五筒。

  有一天路过黄河边,刘半农先生看到河上满载的货船正逆流而上往宁夏去,拉纤的船夫们赤身露体,与逆流搏斗,声嘶力竭,惨不忍睹。船夫们悲壮的号子,声声打动诗人敏感的心弦。为了记录下这令人惊心动魄的民歌,他让助手沈仲章随船而行,进行记录,跟着他们达三日之久。

  6月30日他们进入阴山,乘汽车去百灵庙,县长告诉他此处土匪猖獗,最好别去。刘先生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还是坚持前往。在百灵庙深入蒙古包做了许多调查。7月5日到大同,停二日,调查了雁北十三县的方言,并收录当地歌谣五筒。由于一路上工作特别劳累,7月7日到达张家口时,刘先生已开始发烧,但仍抱病给第一师范师生做了一小时的演讲。当时体温已升至38.5度,会后他坚持调查记录工作,直到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回旅馆休息,体温上升至39.5 度。当夜回京,被误诊为感冒,到14日才确诊为回归热,但已难以挽救,于下午二时病逝。

  刘先生去绥远调查,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当时有个青年,看到刘半农先生记录民歌的报道,受到极大启发,他想:刘半农先生那样的大学者,从那么远来记录民歌,我们正在歌海之中,为什么不去记录呢?于是决心一辈子调查民歌,坚持深入群众进行记录,用20年时间记录了山曲几万首,后来出版了《爬山歌选》三大本。这位青年就是现任内蒙古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席韩燕如同志。以上关于刘半农先生在内蒙古调查的情况,许多是他亲口对我说的。

  刘半农先生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民歌调查呢?这是出于他对民歌高度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他知道要写好白话新诗,一定要学习民歌自造新体。这正是他终生孜孜以求的。一部《瓦釜集》,全用江阴最流行的“四句头山歌”和方言来写作,句式长短参差,是一种“乱山歌”,生动活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誉为“在中国文学上用方言俚调作诗歌的第一人,同时也是第一个成功者。”从内容到形式,刘半农先生的诗都向民歌学习了许多东西,这正是他成功的秘诀所在吧!这体现了雅俗结合的艺术规律,世界上一切伟大的诗人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如今我们要建设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文艺,也正需要这种孜孜不倦的民主精神!(段宝林)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2012-12-03 16:03:4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 [倪钟之]对评话《三国》的研究
下一条: ·钟敬文:移山追日君莫笑 顽石难消一颗心
   相关链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
·[丁庆旦]山野歌嘹亮·[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
·[王秋萍 陈胜祥]民间信仰对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影响·[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