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董作宾:一盏煤油灯照亮《殷历谱》
  作者:姚伟 饶海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1 | 点击数:9175
 

  艰难的整理工作持续了一年多。高去寻、胡厚宣负责清理编号,杨若芝小姐拓片,最后交由董作宾摹写。这四人工作小组,日夜工作,每晚工作到十点,有字的残片基本被整理出来。1936年,董作宾已将前期发掘甲骨精华变为《殷墟文字甲编》,此时开始着手编录《殷墟文字乙编》的工作。

  从1940年起,董作宾又开始代理史语所所务。抗战爆发后,傅斯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参政议政上,他高洁的人格、激烈的爱国情怀,深得各界推崇,被选为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为了说话的自由和说话的分量,他拒绝蒋介石请他当国府委员的邀约,并力劝胡适不要当官:“他们要你当官,不过是想在大粪堆上插朵花。”后来他以贪腐问题,将孔祥熙、宋子文两位行政院长拉下马,成为著名的“大炮”。因无暇分身,他将所务委托董作宾代理。

  所以,抗战八年的大部分时间,董作宾是行政、科研“双肩挑”。不过,这丝毫没有降低他研究的质量,他的办法是白天办公,晚上“干活”。

  美术史家、辉县人李霖灿曾近距离感受过董作宾的勤奋。李霖灿刚结束云南民族艺术调查时,曾借居在董作宾书房。在玉龙雪山山居四年,他养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每到黄昏,头一碰枕头即坠入“黑甜乡中”,等到睁眼已是朝霞满天。

  一天夜里,李霖灿罕见地凌晨两点醒来,只见一盏煤油灯下,董作宾正伏案疾书,蓬乱的头发、着长袍的身体,在墙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剪影。他才知道,董作宾的皇皇巨著,都是这样完成的。

  董作宾那盏煤油灯,在当时是奢侈品,那时一般用的都是桐油、菜油灯。那盏灯是傅斯年特意从重庆带来,附带一桶煤油、一个“美丽”的玻璃罩,让董作宾拥有了方圆十几里最亮的一盏灯。

  正是在这盏灯下,董作宾完成了《殷历谱》。李济曾评价董作宾的这本巨著:“其目的是用科学分析把数量惊人的甲骨材料和现代日期联系起来,为此他下了很大的工夫,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成就的代表。”

  甲骨文书法:太平洋送到大西洋

  抗战期间,董作宾对甲骨文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即对写甲骨文书法感兴趣,不过写的不多。1938年到昆明后,闲暇时常借此自娱,撰写对联,临摹殷墟文字精华,常把写好的东西送给来访的朋友,也为写《殷历谱》请教高明广结善缘。

  甲骨文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稀有而独特的品种。甲骨文出现晚,辨识难,能用的字仅1000多个,所以书家很少。最早是罗振玉等人偶尔写甲骨文条幅或对联,但用笔却是小篆特点。而董作宾自幼醉心篆刻,对契刻文字别有心得,参加殷墟发掘后,又见到大量甲骨文原版,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年大量摹写甲骨文字,积淀极其丰厚,因此对甲骨文的风格特点体会最为真切。他的甲骨文书法,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具有深邃的功力。

  书法极好,学术成就又高,董作宾书名甚盛。不过当时他的书法并不难得,他平日有求必应,有时还主动送给朋友及学生们。他时常应别人要求,用甲骨文写诗词,则附上释文。有人认为这么写失去了甲骨文的古意,于右任却很了解董作宾:“彦堂这样写,是为甲骨文作宣传的。”

  1947年,董作宾应邀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在美国住了两年,到处游历,留下大量甲骨文书法。在美国,宣纸装裱不易,他就买来各种颜色的图画纸和金银色广告纸,裁成各种尺寸,用各种颜色的画料书写,配上镜框,成为一种装饰品。每逢朋友来访,就以此馈赠,逢婚寿庆典也带着作为礼品。

  胡适在美国游历时,曾感叹:“从太平洋走到大西洋,几乎没有一家中国朋友或美国的中国学者家中没有董作宾的甲骨文。”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钱存训在他的《董作宾先生访美记略》中说道:“此(胡适之言)乃实情,并非过甚其词。”

  董作宾写甲骨文却并不是只为宣传,更多的是出于对这种古老文字的热爱。他曾写道:“本来,世界上文字的起源都是图画,后来,西方的文字完全变为‘音符’,用以拼音,已失去图画的意义;中国的文字,在3000年前的殷代,也已由图画变为符号,把‘音符’和‘意符’同时保存。这种符号,完全用线条书写,呈现出刚健与柔媚等不同姿态,每个字结构都不一样,一些象形字更接近大写意的原始图画,看起来非常美观,写起来就特别表现出书法的美。”

  “甲骨文本身,有过273年的历史,它的书契有肥、有瘦、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具顽廉懦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殷代中兴名王武丁时代的书契文字,气魄宏放,技术娴练,字里行间,充满了艺术的自由精神,非其他王朝所能比拟。所以我喜欢写这一派。”

  后来董作宾到香港、台湾,继续他杰出的研究工作,写出《西周年历谱》、《殷墟文字乙编》、《中国年历总谱》、《中国上古史年代》等著作。业余时间仍喜甲骨文书法,对朋友们有求必应。

  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谭旦冏在《永远怀念彦老》中说,“彦老(董作宾的尊称)常工作至深夜,我们都劝他何必自苦,他却反以为乐。对于’文债‘或’字债‘,他是有求必应,既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拖延时日。他的身心,就是因为’有求必应‘的关系,衰老得比别人较快较早。在我们这群朋友中,总嫌他走得太早一点,不像乐天知命的人所应走的时候。”

  1963年11月23日,董作宾病逝于台北。终年69岁。

  (首席记者 姚伟 通讯员 饶海虹 文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2年06月21日08:1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乌丙安:一辈子的民俗 一辈子的牵挂
下一条: ·[周质平]胡适英文笔下的中国文化(上)
   相关链接
·[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刘锡诚]董作宾:乡土研究的先驱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