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换花草”:维系古老侗寨生育平衡的秘方?
  作者:记者 肖静芳   摄影/图: 董小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01 | 点击数:16326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 董小萍 摄 

药师 资料图片 

占里男井女井 资料图片 

占里村 董小萍 摄 


 
  在贵州古老的占里侗寨,流传着一种据说能决定胎儿性别的草药秘方——“换花草”。如果女人第一胎生的是女孩,“换花草”会让她第二胎生男孩;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则第二胎会让她怀个女孩。

  至今,占里侗寨90%以上的家庭子女均为一儿一女。这种几百年延续至今的生育平衡和节育文化,被有关人口学家称为“占里现象”。 


  ▲▲“换花草”的由来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一个处在群山环抱中的偏僻侗寨,却因为拥有一种据说能决定性别的神奇草药,而引来一拨又一拨的探访者、解密者。

  “换花草”——果真能偷花换草,决定生男生女?

  占里侗寨千百年来人口性别的平衡似乎证明了“换花草”的功效:至今,占里90%以上的家庭子女均为一儿一女。据从江县计生局的统计,1980年至2005年的25年间,占里出生男孩94个,女孩93个,几乎各占50%。

  同时,从江县档案局关于占里户口的资料显示:1952年,占里有168户729人,2006年有168户791人,50多年来人口增长非常缓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

  那么,“换花草”是怎么来的呢?它对调控人口数量和性别比例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据《从江县志》记载,占里侗寨的祖先原本在广西苍梧郡,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他们被迫沿都柳江溯流而上,来到占里。占里位于两山夹峙之中,土地较少,清朝中期,随着人丁增多,寨里人经常会因土地和林木砍伐而发生争斗。于是,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仔细思量后,与全寨人商讨,定下寨规: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违规者轻则屠杀其所养牲畜,重则逐出寨门。

  这样奇特而严厉的寨规一代传至一代,几百年来,竟潜移默化为占里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规范,成为当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占里,很多村民说:家里男孩多,土地就不够分,没有女孩愿意嫁进来;家里女孩多,要的彩礼银两多,没有男孩愿意娶这家姑娘。所以,一男一女正好。

  既然一对夫妇只能生两个孩子,当然是有儿有女最好。那么,如何保证每家不多生,且都是一儿一女呢?这就得依靠智慧和药物了,而“换花草”正是当地人摸索出来的“神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4月1日

上一条: ·探寻千古僰人之谜
下一条: ·“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杨雨点]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刘梦颖]社会流动背景下侗族掌墨师的工匠角色转型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徐赣丽:《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
·李生柱:侗族童谣文化遗产亟需抢救和保护·[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贵州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周帆 黄守斌]侗戏——柔性的力量
·[徐斌]贵州省大方县基督教传播调查记·[刘金龙 张明慧 张仁化]彝族生计、文化与林业传统知识:以云南省南华县为例
·[汤芸]多族交互共生的仪式景观分析·[杨雨点]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
·[徐永安 杜高琴]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吴照辉]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