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陈平原]“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
  作者:陈平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7 | 点击数:29116
 

  (41)茅盾:《什么是文学》,松江暑假演讲会《学术演讲录》二期,1924年。

  (42)鲁迅:《论睁了眼看》,《坟》,北京未名社,1927年。

  (43)魏子安著《花月痕》为保存早岁所作诗词(《小奢摩馆脞录》),此说不一定属实;但“诗词简启,充塞书中,文饰既繁,情致转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6篇),却无疑是此书一大特色。

  (44)《断碎文章·吟剩自序》,《枕亚浪墨》。

  (45)《小说丛报》13期(1915年)刊《雪鸿泪史》广告。

  (46)据张敬:《诗词在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的应用》,台湾《中外文学》3卷11期,1974年。

  (47)王濬卿:《冷眼观》第十八回录《沪江竹枝》感怀诗后,随即补上两句自我解嘲:“但我甚怕后来有人讥笑我象那怪现状的小说上,论《品花宝鉴》这部书笔墨倒也还干净,就是开口喜欢念诗,未免是他的短处,因此我吓得不敢轻易多说。”

  (48)《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小说月报》13卷7号,1922年。

  (49)志希:《今日中国之小说界》,《新潮》1卷1号,1919年。

  (50)冰,《俄国近代文学杂谈》,(小说月报》11卷1号,1920年。

  (51)《关于国木田独步》,《文学周报》5卷2期,1927年。

  (52)《<玛加尔的梦>后记》,《新青年》8卷2期,1920年。

  (53)《<茵梦湖>的序引》,《文学周报》15期,1921年。

  (54)《<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创造》季刊1卷1号,1922年。

  (55)Prusek “A Confrontation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Literature with Modern European Li- 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Revolution”, Archiv Orietalni32:3,1964,

  (56)《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57)参阅"The Realistic and Lyric Elements is the Chinese Mediaeval Story", Archiv Orien- talni32: 1,1964。

  (58)周作人:《<晚间的来客》译后记》,《点滴》,北京大学出版部,1920年。

  (59)《一般的倾向——创作坛杂评》,《文学旬刊》33期,1922年。

  (60)冰心:《文艺丛谈(二)》,《小说月报》12卷4号,1921年。

  (61)王统照:《<号声》自序一》,《号声》,复旦书店,1928年。

  (62)鲁彦:《我怎样创作》,《鲁彦短篇小说集》,开明书局,1941年。

  (63)《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西滢闲话》,新月书店,1928年。

  (64)(71)《<寒灰集>批评》,《洪水》3卷33期,1927年。

  (65)《对于一个散文诗作者表一些敬意》,《文学旬刊》37期,1922年。

  (66)《<一个流浪人的新年>跋》,《创造》季刊1卷1号,1922年。

  (67)《王鲁彦论》,《小说月报》19卷1号,1928年。

  (68)《<春雨之夜》所激动的》,《晨报·文学旬刊》36期,1924年5月21日。

  (69)《读<小说汇刊>》,《小说月报》13卷12号,1922年。

  (70)《评冰心女士的<超人>》,《创造》季刊1卷4号,1923年。

  (72)郁达夫:《我承认是“失败了”》,《晨报副镌》1924年12月26日。此文是从小说《秋柳》谈开去的,所谓“作品”,特指“小说”

  (73)叶圣陶:《读<虹>》,《中学生》72期,1944年。

  (74)郁达夫:《北国的微音》,《创造周报》46号,1924年。

  (75)王瑶:《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19-20期。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文艺学网 2007-07-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朱国华]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
下一条: ·[赵毅衡]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
   相关链接
·[裴新华]全民健身:新民俗兴起原因探析·[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
·[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宋娟 尹丽娜]黑龙江省宁安市镶黄旗尼玛察(杨)氏鹰神祭的传承
·[周晓冀]汉人宗族的移居传说·[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
·[毛巧晖]何其芳·民间文学·延安文学传统·[萧放]孝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意义
·[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阙维民 邓婷婷]城市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北京大栅栏街区
·[黄涛 杨雯雯]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施康强]八仙桥:历史、传奇和日常生活
·[易华]尧舜与炎黄──《史记·五帝本记》与民族认同·[邱国珍 陈洁琼]民间信仰的历史传承与申遗策略
·[邹明华]“伪”历史与“真”文化:山西洪洞的活态古史传说·[满全]蒙汉史传文学叙述模式之比较
·[叶春生]从龙母故事看民间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色音]试析《蒙古秘史》中的古史传说
·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 学者:先秦历史更清晰·周文王临终遗言《保训》面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