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乌丙安]在哪里哭倒长城并不重要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7 | 点击数:10843
 


  民间传说《孟姜女》在口头传承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被亿万民众推崇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行列中了,它和《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驾齐驱,构成了中国民俗文化含量最为丰厚的口头遗产,传世至今,影响深远。

  任何民间口头传说的不胫而走,都有其在文化传播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路,都有从源到流的泛化扩散历程。由于年代久远和传播面积在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迅速扩大,这种线路和历程往往变得逐渐模糊起来。但是,任何口头传承的文化事象都有其自身传承的法则,它们总是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化轨迹,附着在若干个特定的文化空间,显示着它们移动演变的清晰形态。

  地方风物——口头遗产认定的重要证据

  《孟姜女传说》的口头传承就是最好的典范。它最早发源于历史上一个特定空间的人物和一个特定的历史重大事件的传闻,迅速在一至两个以上地点落地生根,由民众演绎成人物传记体的故事情节母题,再传开去,扩展成许多大同小异的口述版本。经过民间艺人的再创作,经过文人诗作、笔记、史志的文本记述的再传播,形成如今丰富的广泛传播的口头遗产。山东淄博一带的《孟姜女》口头传说大体上就是这样不断累积、不断融合形成的。一个特定空间的中心人物就是孟姜女,或姜女,或孟姜,或说其原型为杞梁妻,配角人物就是万喜良,或范喜良,或范喜郎,或说其原型为齐国大将杞梁;一个特定的空间就是长城,或齐长城,或莒城,或秦长城,或城子、长城铺等具体地名,包括多个出生地的名称;一个特定的历史重大事件就是修长城,几乎牵连到春秋战国以来的历代修长城的徭役。从这里演绎出一连串感天动地的口头故事来。

  孟姜女传说如今已经成为山东、河北、湖南乃至全国各地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口头遗产传世代表作。全国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的研究群体,以当地流传的丰富口传遗产、翔实的史料线索和城乡社区人文景观遗迹的印证,测查和认定了孟姜女口头遗产在山东淄博地区、湖南津市地区、河北秦皇岛地区传承两千余年的过程中显现出的孟姜女故事活动的轨迹和特点,比较全面地摸清了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在全国拥有的比较实在的“家底”,充分评估了它在民俗文化史、民间文艺史、社会生活史以至思想史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它作为中国民众口传的精神文化财富,可供全人类分享,从而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孟姜女口头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这个文化圈中,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的分布状况是不平衡的。在大部分地区,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孟姜女传说口头传承以其特定历史线索和文化空间的制约,都带有借入或移入、传入的性质。在那些地区,几乎没有把孟姜女传说的基本母题直接落实到地方风物和文化遗址上进行本土化的传承历史过程。

  从田野作业调查的方法论出发,可以认定这些地区绝大多数属于孟姜女口头遗产传播的边缘地带,许多地方的孟姜女口头遗产显然是在孟姜女传说传承的中心地带辐射影响下形成的。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山东淄博地区、河北秦皇岛地区和湖南津市地区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的抢救和发掘证明,这几个地方正是两千多年来孟姜女传说口头传承流变过程中形成的各有特点的中心地带。

  中心地带传承的口头传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说中的人物、事件与当地人文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粘附性,这个粘附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传说印证的“可信性”。提供印证的“可信性”特征是传说远比其他样式的口传故事在民俗生活中居于优势的首要特征,这种印证不是指历史档案和信史资料,而是口传民俗艺术的可信依据,甚至还可能提供一些让人们可信的“信物”。传讲本地孟姜女传说的人,通常在讲述传说的同时,总是辅之以对实地、实物的展示与解说,或找出可信的证据,促使人们像相信正史一样相信其口头传说的真实性。山东淄博孟姜女口头传承就具备这种特点。淄博孟姜女传说早在古代就和公元前549年前后的春秋时期齐长城的历史粘附在一起,传说的主人公原型在传承中总是以杞梁妻为主的,所以,当地遗留下来许多关联着杞梁妻的地方风物遗迹。例如淄博市的博山、淄川和沂源三个区县境内有近100公里的齐长城遗址,有淄水,有若干个相关地名,还有姜女泉等相关景物遗存做为传说流布的佐证等等,都是传说粘附于地方风物的“可信”印证。所有这些印证,都有久远的口头传承历史和文献笔记的载录,并不是任何现代人的人为生造,这一点是孟姜女口头遗产集中传承认定的重要依据。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09-06-21 07:4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转变理念正当时──有关文化理念的再思考
下一条: ·[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的“寻根”文学
   相关链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
·[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
·[常莹莹]民间口头叙事与地方风物互构·[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王尧]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