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阶级(Class)
  作者:阎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5-13 | 点击数:5456
 


        在今天,“阶级”是一个涉及面较为广泛、含义较为复杂的词语。按照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关键词》(Keywords)中对该词词源的考察,“阶级”这个词语是在17世纪初由拉丁文进入到英文里的。在此之前,这个词语与古罗马历史中的财产划分、中世纪的教会组织、16世纪的植物分类等含义有关系。17世纪初进入英文后,这个词语开始具有了某些社会意义,逐渐与“标准的权威”、古代希腊和罗马、教育等方面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

        然而,在现代意义上,“阶级”已经衍生出了一些与传统意义不同的复杂含义。我们大致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这个词语在现代的基本内涵。

        首先是阶级的社会学含义。这方面的含义是“阶级”一词进入现代之后最先出现的,它往往与社会中对不同群体(group)的划分有关,如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下层阶级等等,而这些划分通常又与不同人群的社会背景、教育、职业、地位、品味、认同感等因素相联系。威廉斯认为,进入现代以来,在这个含义系列里所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用“阶级”取代其他旧词语来指称“社会分层”(social division),以及由此逐渐建构起来的关于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的意识。人们往往根据上述因素来定位特定的社会群体,确定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待社会、政治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里,一些市场和经济的研究者们通常会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收入、消费能力、消费习惯这些因素来界定社会阶级,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显然,社会学的这两方面的划分依据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它们的出发点和目标、使用的模式和方法都不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在社会分层的意义上来使用“阶级”这个词语。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阶级所做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系列著作里提出,阶级要由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依赖的客观条件来确定,它取决于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结构里所处的地位、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情况、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等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划分出了占有生产资料、从事雇佣劳动并榨取剩余价值的“资产阶级”(Bourgeoisie),以及没有生产资料、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无产阶级”(Proletariat)。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现代社会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包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

        从这种对社会阶级的基本划分出发,马克思主义把文化与意识形态同社会的阶级划分联系起来,并进而与政治革命、人类解放联系起来,系统地提出了“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等命题和理论,把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改变生产资料和工具的所有制、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置于无产阶级肩上,认为这样的革命将标志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历程。从这些方面来看,“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范畴,而是与政治斗争、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革命有着密切联系的复杂范畴。

        再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阶级也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国文化研究的“伯明翰学派”(Birmingham School)的传统中,往往把“阶级”与社会“形成”(becoming)的过程联系起来理解,尤其是以下层阶级、平民阶级为主要的关注对象。霍加特(Richard Hoggart)通过对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竭力探索他们作为一个特殊阶级的认同感及其在文化上的表现,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文化中的“美国化”对工人阶级意识(“亚文化”[sub-culture])的侵蚀。威廉斯的文化研究则十分关注下层阶级在从乡村到城市的“跨越”运动中内在“情感结构”的变迁及其在文化上的表现,他在《关键词》一书中着重考察了“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这个词语自18世纪以来的演变,以及由此标志着的社会分层的变迁。克拉克(James Clarke)等人所著的《工人阶级的文化》(Working Class Culture)一书则集中研究英国工人阶级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再构成与重组”,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在战后西方文化研究领域中生产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代文化研究里,对“阶级”的研究,往往与社会和文化认同方面的性别、种族、族群等范畴有着密切关系,有时甚至被这些方面的研究所取代。此外,“阶级”这个词语在文化研究里有时也会与“群体”、“阶层”(rank)、“类别”(category)这些词语交替或连带使用。

 

(原载《文化研究关键词》,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文章来源:文化表征 2007-11-02 11:23:49

上一条: ·身份/认同(Identity)
下一条: ·社群(Community)
   相关链接
·[史耀增]对合阳“非遗”断层现象的思考·[鞠熙]实践:民俗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关键词
·[彭伟文]从武馆到工会,从师兄弟到阶级兄弟·[张举文]民俗认同:民俗学关键词之一
·[徐赣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肖坤冰]文化遗产关键词:茶
·[吴玉萍]文化遗产关键词:牌位·[黄悦]文化遗产关键词:史诗
·[魏爱棠]文化遗产关键词:行业·[闫玉]文化遗产关键词:银饰
·[王尧]传说·“中国民俗学关键词”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黄清喜]“毛衣女”故事源头叙事研究·[邹农俭]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提振精气神 激发新活力:盘点2016非遗保护关键词·[张建军 李扬]都市传说
·[高荷红]国家话语与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以“过渡礼仪”为关键词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个关键词·[汪堂家]启蒙与光的隐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