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
——《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编者按
  作者:《中国节典》课题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01 | 点击数:7092
 


       2006年12月-2007年2月,文化部委托中国民俗学会完成“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课题组成员为刘魁立、高丙中、陈连山、黄涛、施爱东。其中主体部分由刘魁立撰写,春节部分由陈连山撰写、清明节部分由施爱东撰写、端午节部分由高丙中撰写、中秋节部分由黄涛撰写。此文为刘魁立的主体论证报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912年国民政府确定使用公历纪年,一个时期里公历和传统的夏历并存,十余年后更宣布取消夏历纪年,使之成为“废历”。当时以及后来,我国传统节日大部分被排除在国家法定假日体系之外,尽管在近百年的历史时期里,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兄弟,利用一切可能条件、采取各种办法仍旧依照原有习俗度过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公历纪年,除春节之外,其他传统节日也没有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在确定国家时间制度的时候,没有把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当作整个社会的公共时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从民众的角度,有历史传统的文化情怀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抒发;另一方面,从行政领导的角度,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公共时间资源,没有在国家的节假日体系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给予恰当的安排,这种可以在多方面发挥重大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资源被白白地浪费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传承、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从而成为广大民众心中的一个郁结。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同时还指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1日)
      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广大民众极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当中都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一、通过民族传统节日可以促进家庭内部和社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传统节日具有重人伦、重亲情、重礼仪、重和谐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伦理和礼俗,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传统节日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活动,能够显著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广大民众通过传统节日,同民族的历史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传统节日可以增强民众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从而更加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节日的无穷魅力,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强烈地影响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和关注。
      三、传统节日有助于道德和情操的培育。在节日期间人们处在非常态的心理状态下,这时候在举止言行各方面的自我约束对于人们道德情操的提升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传统节日是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的调剂,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休憩,像年节这样的“过渡”本身既是对昨天的总结,也是对明天美好生活的畅想、期盼和筹划。节日能够使人民产生对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依恋,使得有情趣的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幸福感落到实处。
       五、传统节日是集中展示广大民众民族艺术才能的最好时机。人们在节日里彼此欣赏,互相竞赛,互相借鉴;通过节日活动,社群内部的组织协调和团结合作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六、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载体和复合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居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的核心地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都附丽在、展现在完整的节日活动之中。
       我们的传统节日不仅具有上述这些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且应该说,这些节日具有悠远的渊源和丰富的内涵,深入人心,长盛不衰,是民族历史的记忆,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永恒的向往。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安德明]当代中国节日传统的生产与再生产
下一条: ·冯骥才:传统节日文化衰微 别让“国宝”丢了“魂”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