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说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8 | 点击数:19766
 

 

  (一)民间小戏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小戏,通常也称做“民间戏曲”。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比较复杂的过程。为了弄清楚它的源流,我们必须从头说起。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人物对话(对白或对唱)、动作,即通过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戏剧的萌芽就已经出现了。这时的戏剧萌芽自然是全氏族、全部落或全民的艺术形式。这在民俗学、原始文化史的研究当中早已得出了确切的结论。在现代世界上某些原始部落中,如澳洲土人和非洲大陆某些部族当中,都有表演原始戏剧的活动,并且在一些表演技艺方面往往达到惊人的程度,如摹仿野兽活动,表演捕捉野兽、剥食野兽的动作,都很自然、细致和逼真。

  我国戏的起源,目前,从史前期文物中还难以考察到。因此,这个问题便成为戏剧史上历来争论的问题之一。有的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古代巫觋。把以歌舞娱神或以形貌扮神的活动看作是我国戏剧表演的最早萌芽;也有人认为起于春秋的“优孟衣冠”,把优孟摹仿楚相孙叔敖与楚庄王对话一事作为中国戏剧的开始。还有的人考证说中国戏剧起自古代宫廷歌舞,或从西域外邦传入,或摹仿傀儡戏而来等等,其说不一。以上的几种说法,有的与戏剧的产生发展有些关系,如巫觋活动;也有的与戏剧本身并无关系的,如优孟与楚王对话。还有的戏剧史家认为:中国戏剧的真正开始应该是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的故事表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合乎实际的。因为角抵戏不是在汉代凭空创造的,而是在汉代以前便已经发展起来的民间“百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百戏”就是古代民间各种演唱、歌舞、杂技的总称。中国戏剧是在古代民间歌舞等表演艺术的孕育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是符合实际的。如果仅仅抓住一种和戏剧相似的活动,便说它是中国戏剧的源头,恐怕都容易因牵强附会而产生曲解的错误。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戏剧的发展出现了复杂情况:一方面民间的戏剧活动在广大群众生活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逐渐出现了某些专为少数统治者或有势力的阶层服务的戏剧。这后一种戏剧原是属于民间并根植于群众生活的,到这时,它们便被少数人夺去了,由一定集团的一部分人所把持。宋元两代以前,我国戏剧在民间虽然有些发展,但还没有繁荣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那时便已经有了为宫廷、贵族、财主所专有的戏剧和所控制的演员班子了。宋元以来,我国戏剧达到空前繁荣,这时的戏剧从两条途径汇合起来为当代的广大市民阶层服务了:一条途径是原来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贵族戏剧扩大到商人层中,另一途径则是农村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流入城市。在当时看来,这种现象似乎可以说明戏剧的群众面扩大了。但是,实际上这时的戏剧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上层统治阶级和新兴的有势力的富商大贾。这样,就使它们从内容到演出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些阶级思想要求和趣味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戏剧自然与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的生活有了或大或小的距离,尽管它们最初都是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演唱者绝大多数也是穷苦的被压迫在生活底层的人们,然而,这种距离已成为显而易见的了。

  在广大农村及小乡镇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深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百听不厌。它们并不因为贵族和商人把一些戏剧的剧种、剧目和演员据为自己的享乐工具或变为麻醉群众的工具而消亡绝迹;相反,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生活中,根据生活与斗争的需要,继承了自己健康的民间艺术传统,使自己的戏剧不断得到发展。越是在贵族、商人和财主们的所谓“文化影响”较薄弱的地方,民间戏剧越是形成了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的繁荣局面。在种类繁多的民间戏剧中,绝大多数是朴素单纯的,更多地保持了劳动人民的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优异特色;更多地保持了人民的刚健、清新的生活气息。

  民间小戏的产生和发展充分证明了民众是戏剧的真正创造者,真正的戏剧艺术是根植于人民生活的。遍布全国各地的民间小戏都是世世代代经过口头流传下来的,其中绝大多数小戏剧种的产生年代和发展过程都较难考察和判断了。在民间戏曲艺人或广大群众中,往往流传着关于某些小戏剧种产生情况的民间传说,这些有趣的传说虽然不能正确解释小戏产生的历史,但是,对于我们研究人民对民间小戏的认识、态度以及某些小戏的起源,多多少少有点启发。例如,民间传说里说在浙江地方传唱的“睦剧”(民间原称“三角戏”或“桑涧戏”)是古代一个善于演唱的仙女传授给一个樵夫而后发展起来的剧种。安徽徽州、滁县等地传说那地区流传的“泗州戏”远在伏羲氏时代就已经有了。这些并无史实根据的传说看起来荒诞,但是里面却含蕴着人民对自己的戏剧充满了赞颂、热爱的感情,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不少土生土长的小戏,祖祖辈辈传唱,世世代代见闻,其悠久历史已不可考了。至于可考的剧种,有流传2百多年的,也有流传发展仅有5、60年的不等。如流传在浙江地方的现代越剧于清末在浙江嵊县一带初步形成,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可见民间戏剧的产生时代,由于口头流传的特点,不可能含混笼统地一概而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上一条: ·[乌丙安]中国戏曲古源辨
下一条: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