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锡诚]《20世纪〈俗文学〉周刊总目》序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0 | 点击数:6440
 

 

  在敦煌遗书中的“俗文学”材料被发现、特别是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殿堂之前,传统文学理念中的中国文学只是由诗歌和散文构成的,戏曲、俗曲、小说、弹词等文学门类和体裁,一向是被排斥在外、或没有地位的。换言之,俗文学之进入中国文学史,不仅扩大了文学的畛域,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史的体系架构。而且,由于俗文学与民间文学的难解难分的亲缘关系,俗文学的研究又成为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应当说,历史上的俗文学的发掘与进入文学史、俗文学研究的兴起与俗文学流派的形成,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一桩大事情。它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文学史的一次巨变。

  俗文学的被发现、被认识、以及进而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起因,是法国人希伯和和英国人斯坦因攫往西方国家的敦煌藏经洞的写本的公诸于世。消息传来,我国商务印书馆的董事会主席张元济于1911年春赴巴黎和伦敦寻访,因受阻而未能取得相关材料。继而,希伯和将数十种达千张敦煌遗书的照片寄给北京的端方,由端方转交给罗振玉。同年11月,日本汉学家狩野直喜以调查伦敦、巴黎、彼德堡所藏敦煌遗书为由,作了一次欧洲之旅。在伦敦他抄录了秋胡故事、孝子董永故事,在巴黎他抄录了伍子胥故事。《艺文》杂志连续以《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为题,发表了他从欧洲发回的研究报告。他在报告中写道:“治中国俗文学而仅言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者甚多,然从敦煌文书的这些残本察看,可以断言,中国俗文学之萌芽,已显于唐末五代,至宋而渐推广,至元更获一大发展。”(见中国国家图书馆汉学家库《狩野直喜·中国文学、戏曲研究》;严绍璗《狩野直喜和中国俗文学》,《学林漫录》第七集第142~15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狩野的这段话被史家认定为首倡俗文学之论。狩野之后,胡适在作于1928年的《白话文学史·自序》里说:“敦煌石室的唐五代写本的俗文学,经罗振玉先生,王国维先生,伯希和先生,羽田亨先生,董康先生的整理,已有许多篇可以供我们采用了。我前年(1926年)在巴黎、伦敦也收了一点俗文学的史料。”“日本方面也添了不少的中国俗文学的史料。”他还提到了《京本通俗小说》的出现,董康翻刻的杂剧与小说,元人曲子总集《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郑振铎的《白雪遗音》以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于俗文学史料发掘的贡献。(见胡适《白话文学史·自序》)

  考察百年的学术史,俗文学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中国文学史和俗文学研究形成体系、进而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流派,首功在郑振铎。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由于参与抗议国民党屠杀革命而被追捕,不得不去欧洲避难。他在巴黎国家图书馆阅读了许多国内没有见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唱本等俗文学材料,写了《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与戏曲》,并感叹说:“他们(指法国人——引者)是很早便注意到我们的小说与戏曲乃至弹词唱本了。我们自己呢,却至今还有人在怀疑我们的小说与戏曲的价值,至于弹词唱本则更无人提起了!我们是如何的轻视自己的宝物呢!”(郑振铎《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与戏曲》,《郑振铎文集》第六卷第4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他于1929年3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20卷第3期上发表了《敦煌的俗文学》一文,正式打出俗文学研究的旗号,这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第一篇完整地介绍敦煌俗文学的发现成果和论述俗文学的性质价值的文章。(案:吴晓铃先生在《朱自清先生与俗文学》一文中说:“‘俗文学’这个名词的提出,郑振铎先生是第一人,好像是在《敦煌俗文学》那篇文章里。”载《华北日报·俗文学周刊》第60期,1948年8月20日。其说不确。如上文所说,就已知的材料,最先提出“俗文学”一词的不是郑振铎先生,而是日本汉学家狩野直喜先生。但可以说,郑振铎的《敦煌的俗文学》一文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第一篇完整地介绍敦煌俗文学的发现成果和论述俗文学的性质价值的文章,是尔后形成的“俗文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接着,郑振铎于1932年由北平的朴社出版了三卷本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此著除了以所引“孤本秘笈”之丰富为他人望尘莫及外,尝试建立了新的中国文学史的框架;1938年又由长沙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俗文学史》,完整地表述了他的俗文学观,从而在文学研究界掀起了一个长达20年之久的辑集俗文学史料、研究俗文学的浪潮。笔者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俗文学史》这两部大著的出版,加上过去出版的《文学大纲》中的一些篇章,完整地体现出了他的文学观,奠定了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理论体系,也为民间文艺学阵容中的‘俗文学派’奠定了基础。”“《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他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拙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四章第二节《上海、香港、北平:俗文学派的崛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上一条: ·[刘锡诚]《全像山海经图比较》序言
下一条: ·[刘锡诚]时代特色与文化精神
   相关链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
·[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中村贵]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罗兵 苗怀明]从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的互动看五通神形象的演变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
·[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侯姝慧]人民性·民间性·大众化:20世纪60—80年代《故事会》理论栏目与价值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