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程蔷]过年:从传统到现代
——并略及中日过年习俗异同的比较
  作者:程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5 | 点击数:26367
 

·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 

 
  引言
 
  过年,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风俗习惯,并且是一种继承性极强、最不易动摇泯灭的民俗事象。在今日中国,许多传统民俗节日已经或者正在消亡,至少日趋淡化或变形,唯独过年这个民俗习惯依然顽强而热烈地存在着——当然,它也有不少变化,并不是完全一仍其旧。①无论从文学研究,还是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这一与岁时节令、与全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民俗事象都令人深感兴趣。
  本文笔者认为,作为民俗节日的“过年”,是一个包含着相当长时间段、一系列活动形式的完整民俗行事。它并不是如历来各种《岁时记》所述,或如通常所习称的那样,是仅仅从每年正月初一(即元旦)开始的所谓“年节”而已。本文所谓的“过年”,是要从大年初一开始的春节向前推,大致推到前一年的腊月下旬,从乡间普遍的祭灶起,经过除夕,跨年到新岁的正月初一,延至十五的元宵节(一般是到正月十七日)为止。这样,前后二十多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乡间老人或传统意识较强的人们心目中才算把年过完。过年的关键在一个“过”字,它指的是一个过程,这过程应包括把旧的一年送走,同时意味着开始新的一年,因此过年实乃联系两个年度而又兼跨两个年度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在任何民族和国家,尽管名称、具体活动及时间安排各有不同,但处于岁尾岁首之交的这个特殊节日,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在中国更是如此。也正因为过年是个历时颇长的民俗节日,它才会有那么多的活动,那么丰富的内容,以致围绕着它的民俗行事,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民俗事象群。本文限于论题,将只能涉及过年民俗的一小部分,这是需要说明的。
  在地理概念上,本文以中国的过年为主。笔者籍贯浙江,长期生活于上海和北京,对这三地的过年习俗较有体会,故选用资料常以这三地城乡汉族的过年情景为主。但必要时,也涉及其他地区的情况,并拟根据自己的了解,试与日本的过年作一些粗浅的比较。
  如前所述,无论中国的南方北方,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过年的行事都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这里有大同,更充满小异。但按笔者的看法,过年行事尽管丰富多采,究其意义和实质,亦即文化内涵,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关过年者主体自身物质及精神需求的;
  二是为调谐和加强现实人际关系的;
  三是反映人天关系,也就是人与超人的神秘的天神和鬼怪世界关系的;
  作此概括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描述过年纷繁复杂的民俗行事,也是为了便于分析一系列过年习俗的文化含义,并努力使这种分析较为深刻透彻。
  文章的另一个内容是论述过年习俗的发展演变。这些行之数千年的民俗活动,至今仍有某些一以贯之的内容和形态,然而又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时代变迁,古老的过年方式、陈旧的过年内容和过年所投射于人们心理的影响,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意义等等,都不断地被打上某种新的印记。过年习俗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处于新旧杂陈、新旧交替的状态。这是这一民俗风习具有生命力的标志,也是它至今犹存的重要原因。概括地描述这种变迁,并分析其意义,也是本文预定的一个内容。
  由于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过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所有民间节日中规模和影响最大、与全体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本文也想在上面的论述之后,对中国当下的过年风俗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使这一研究能对现实生活的改善有所裨益。  
  
一 中国过年方式的回溯
 
  过年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与进入农耕时代的先民们对四季、节令等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和把握显然有关。先民们在日月寒暑、春夏秋冬、播种收获、忙碌休闲的轮换交替中,领略了时间流动和生活节奏的周期性,终于产生了“年”的概念。时间是无首无尾的漫漫长流,但“年”却是一个有始有终的人为概念,“过年”的想法和行事,便在“年”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发生了。关于“年”和“过年”概念产生的原因,学者们有多种解释。但对上述观点,中日学者有着基本相同的看法,笔者也是予以认同的。
  从现存文献记载,还可以大致了解远古时代的过年方式——虽然这已不是它的最初形态。
  中国古人特别重视每一年的开端,称其第一天为元日,或称元正、元旦,因为这一天具有“三元”之殊。正月一日,既是日之元,又是月之元,还是岁之元,是一个首屈一指、独一无二的日子。于是他们将这一天与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联系起来。《太平御览》引《书•舜典》云:“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又曰:“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这里的“正月上日”、“正月朔旦”、“月正元日”,指的都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反复叙述的都是舜继承尧位、登基治国之事,是对远古无文字时代历史的追记。所谓文祖、神宗,均指唐尧,受终、受命指尧禅让帝位于舜。据孔安国注:舜为尧服丧满三年,决定在元旦这天正式登位执政,而在这之前就须先率领众臣到尧庙告祭。这当然并不能作为舜在元旦日登基的证据,也不能用来说明元旦祭祖的真正起源,但如把这当作元旦祭告祖先习俗的遗存和应用,应该是可以的。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惯于在元旦举行各种仪式祭祖和祭天、祭神,这在历代正史的皇帝本纪和《郊祀志》中多有记载。皇帝们自封为天人二间的联系者,在百姓面前,他们是天之子,代表着天意;而在上天面前,则是民之主,代表着下界众生。他们既以天子身份统治人间,又以万民之主的身份向上天负责。为了标榜并加强其统治的合法性,他们在一年之中要多次与上天沟通——一系列祭祀仪典的真正涵义和目的,既是向上天致意,更是向万民昭显其特殊身份——而元旦的这一次应该是格外重要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中华民俗通志·正月志》
下一条: ·己丑春联:牛年奋进 躬耕力行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