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施爱东]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追踪与戏说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9-27 | 点击数:37400
 
第四折:数谁口号喊得响?
三人成虎!媒体一轰炸,立马感觉韩国人已经兵临城下了。
传说中国的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的(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并不是历史真实),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的,而且投的是湖南岳阳境内这一段。在岳阳的历史记忆中,这是他们很辉煌的一页。因为这里逼死过一位千古伟人。
过去每年端午,汨罗江都赛龙舟,据说像过年一样热闹。甚至说当地还流传有“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说法。老一辈岳阳人对“端午节”的在意是毋庸置疑的。
媒体的“端午事件”把个岳阳炒得热气腾腾,市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市领导更要面对民意的压力,当记者把话筒凑到你嘴边的时候,你怎么也得表个态。据报道,5月9日上午,岳阳市政府就以官方名义召集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保卫端午节”召开专门座谈会。
会后决定,“论证和申报端午节的工作已正式列入岳阳市政府工作日程”。
过了两天,上海《新闻晨报》一个记者大老远跑到岳阳,一位副市长向他详细介绍了岳阳方面的工作进度:
 
现在不止我一人在忙碌,整个岳阳市都已经“全民总动员”。我们市文化局的文物管理处正加紧收集和论证相关资料,5月9日我们市政府出面组织了一次学者座谈会,5月11日我们在南湖广场举行了“保卫端午”的万人签名活动。[8]
 
后来他们又开了多少次会,我们不清楚,喊过多少口号,我们数不清,反正是各方各面都表态了:重视!通过媒体的宣传和签名活动的如期开展,估计“保卫端午节”这一核心理念是深入人心了。
热度可能持续了好长时间,到了9月份,天气还没开始转“凉”。据长沙《东方新报》9月6日的一则报道:
 
我们要坚决保护好属于我们的节日!”昨日上午,了解完本报关于“保卫端午节”的系列报道后,岳阳市委副书记郭光文显得异常激动,拍案而起。
……
郭光文在阅读完本报关于湖南保护端午节的系列报道后,拿笔当即在报道上写下“端午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要坚决保护它”。并立即电话指示文化、宣传部门及汨罗市的主要负责人,要求他们高度重视端午节的保护,应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和保护工作,发挥各级应有的作用,全市要大规模的行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端午节,属于中华民族的节日。“这是岳阳人民的大事,是湖南的事,是中华民族的事。”郭光文说。[9]
 
不知道这段话是据实而录呢,还是夹带了记者的“光辉想像”。在我看来,这段描写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异常生动。不信?你按记者的文字复原这样一个场面:一位气宇轩昂的市委领导,慨然拍案之后,马上当着记者(我不敢肯定是女记者,更不敢肯定是漂亮女记者)的面,昂首挺胸,左手叉腰,右手果断地拿起电话,立即“电话指示”各个政府部门,要大规模地行动起来,掀起一个保卫端午新高潮!
那个运筹帷幄,那个英雄气概,真是比电影还电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高丙中]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
下一条: ·[视频]韩国江陵端午祭
   相关链接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孟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动物伦理:以法律间张力重塑部门联动机制·[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故事传统的公共化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
·[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欧静]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探索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
·[东主才让]做好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邓启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重真实、多维整体与多脉传承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李向振]作为文化事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外价值实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