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最早的系统思想——神话
谈到神话,我们通常总要引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神话的一个论断。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经典定义。但是,在这个论断传入我国的半个世纪当中,对其中“想象”这一个反复强调的关键词的理解,基本上没有跳出文学艺术的狭窄范围;过分拘泥了“想象”的“幻想性”艺术特征,往往忽略了这里的“想象”,首先属于宇宙观的认识论的范畴,也就是哲学的范畴。如果把这种“想象”看做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定阶段认识活动的话,它又应该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认识结构,所以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从这里出发,我们才有理由说:是神话的“想象”支配了原始神话时代的一切生活;是神话的“想象”垄断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思维活动;是神话的“想象”最清晰地标明了原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事实正是如此。那时,我们的祖先不仅用“想象”去认识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雾、水火、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物与自然现象;而且还用“想象”去认识人类起源、男女婚配、原始生产、衣食住行、部落战争等人类早期社会现象。我们从文化史上很难找到当时除了“想象”之外,还有什么样的思维活动可能在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占有一定位置。因此,神话已经构成一种独特的对客观世界的系统反映,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早的系统思想了。
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看,于是便形成了系统思想。原始社会的人们也不例外,他们通过原始生活实践认识客观事物时,也总是用“想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看,于是便形成了神话系统。
实践与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促使系统思想也有所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和变化标志了人类的不断前进。神话系统同样有了发展变化,在人类的前进途中,神话系统终于被发展了的新的系统思想所代替。
如果把人类系统思想的路程大致分成段落的话,从古至今可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用想象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并形成了系统的天神主宰的思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系统思想——神话系统。这阶段的系统思想是非科学的,但却是很完整的。
①这种思想仍是不够科学的,但仍是十分完整的,把已经掌握了的和想象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系统思想。
第三阶段:这是以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标志的阶段。这时人们强烈排除想象成分,追求科学的答案。于是,人类开始了对复杂、完整系统的事物进行分解再分解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分部的科学知识。像天文学对天体的研究,雄辩地推翻了天体神话的想象。这时,形成了“还原论”的和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比以前的阶段有了很大进步,发展了许多新的具体的科学思想。但是,这时的系统思想几乎完全被分解了。
第四阶段:这是以近百年来兴起的科学的唯物主义系统思想为标志的阶段。人们终于又把分解了的科学思想综合起来,对整个世界及其不断前进、发展、变化的规律,给予哲学上的解释,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个科学的系统思想。
如果这四个阶段是可以成立的话 ,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在把神话看做一种原始文学之前,先站在现代科学的系统思想高度,认真考察古代第一阶段非科学的神话系统思想了。首先,应当还神话以本来面目,即:神话是一种系统的关于整个世界的认识,不仅是人类最早的口头文学。
神话不仅包括了十分广泛的感性认识,还包括了运用“想象”的“形象化”手段进行类似“判断”“推理”的认识。这种认识虽然还远不是理性认识本身,但始终包含着近似理性认识的因素。就是这些因素使神话的思考在展开原始的形象思维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伴随着运用了一些貌似逻辑思维的但并不合逻辑的思维公式,构成了神话独具的思维特征。
如果用简单的例证来表示这种认识,大致如下:
1.大洪水(感性认识)是天帝发怒惩罚世人(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2.山林中很多野兽(感性认识)是山林神养的家畜或它的子孙(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3.大人足迹(感性认识)被女踩后怀孕生子(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4.地动山摇(感性认识)是大地下的鲇鱼在翻身(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5.火(感性认识)是从天帝那里盗来的(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6.林中最高大的树(感性认识)是通往天界的路(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以此类推,大致可以看出神话作为人类最早的系统思想的基本特点了。
(二)神话系统的思维方式——联想
借助想象构成的神话系统之所以成为古代完整的系统思想,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首先把宇宙万物都想象为有生命的事物予以神化,构成了神话思考的基点。同时在神化的过程中,运用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过去,我们常常习惯用“比喻”、“象征”、“拟人化”或“人格化”等“形象化”手法概括神话的艺术构思方法,似乎这样便同时概括了它的思维方式。这显然是不够的。
实际上,神话所运用的想象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来自原始生活实践的各种联想的方式。马克思说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正是这种种联想方式。这种种联想当然和我们现代化生活实践中的联想相距太远,很不相同。它们是非科学的,在逻辑上几乎都是谬误的,但是却大都是自成系统的。我把这种神话系统的原始思维方式叫做“原始联想”。它是神话时代人类把客观世界种种事物、现象联系起来的主要思维方式。从原始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原始联想”也可以说是上古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心理活动过程。
从大量中外各民族神话资料中可以看到,原始神话时期的联想已经具备了四种类型:
第一种联想是把不同事物的相似特点联系起来,构成神话。这种联想是原始的相似联想。像把日和月说成是某巨神或巨人、巨兽的左眼和右眼,是出于日月光与双目光的相似。“羲和浴日”也是日出东海与婴儿出浴近似所形成。雷神“鼓其腹”是从雷声鼓声的相似联想的;雷神“龙形”又是从雷后闪电与龙身的形似联想而来的。“钓岛”、“流岛”、“浮岛”及“大地飘浮”的神话,也正是从海上飘浮物、水族动物的飘游及海市蜃楼的幻象联想而来的。
第二种联想是把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构成神话。这种联想是原始的接近联想。像阿尔泰语系许多信仰萨满教的民族,在神话中把巨大的树说成是通往天神所住天界的路,这是从大树与蓝天在空间上接近联想而来。希腊神话的群神都被认为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中国神话的群神又被认为住在昆仑山巅,也同样是高山与天的接近构成的联想。各民族神话大多把日、月、星、风、云、雷、雨、虹、霞等天体天象神说成是“天帝”下属的近神,也是因为这些事物和天在空间上的接近,才产生了必然的联想。像前面引述的雷神龙身,除龙形与闪电相似的联想外,还有雷与电在空间上、时间上的极近的联想。正如以后又把雷公与电母构成了配偶一样,也是因为它们的接近才联想出来的。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追逐黎明女神的故事,也是从黎明在前、日出在后的时间接近联想所得。
第三种联想是把对立的事物经过对比联系起来,构成神话。这种联想是原始的对比联想。人类在实践中很早便对比了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男和女,生和死,水和火;甚至进而对比出了喜和怒,哀和乐,爱和恨,善和恶,阴和阳等等。于是,在神话中便出现了天上神界与地下冥界;神与魔;太阳神为男性和月神为女性;出现了“参”“商”二星永世不见的兄弟不和的神话;发生了共工与祝融的大战,水与火之争。
第四种联想是把并无因果联系的事物,按因果关系相互联系起来,构成神话。这种联想是原始的因果联想。这是形成神话系统神秘性的重要联想。例如,华胥踏了雷泽大足迹,便生了庖羲;简狄吞了燕卵,便生了契;姜 履大人迹,生弃;佛库伦吞了朱果,生布库里雍顺。“履大人迹”、“吞卵”、“吞朱果”作为因,孕生了半神半人的英雄人物作为果。这便是原始因果联想的产物。又如,《淮南子·天文训》载: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日月星辰西移,江河水潦东流,其原因被说成是“昔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造成的。在神话中,大洪水和大旱之灾,也几乎都是天帝降罪惩罚的结果。
在神话的思考中,这四种联想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之间常常是相通的或相互补充的。在许多神话中,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往往直接转化为因果联想。像前面所说的“感孕而生”的神话,正是原始人把空间上的接近(踩大人足印,吞卵、果),和时间上的接近(踩和吞的时间在前,孕生时间在后),作为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同样“地震鱼”神话也是把相似联想和因果联想结合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典型的神话都运用了原始的因果联想,表现出人类最早探究宇宙奥秘的心理过程。这也许正是任何原始神话都带有起源性质的基本原因。
如果把神话系统的联想用简单的公式标志出来,将是以下的状态:
1.因为A与B相似,所以A有B的特点(或A等于B)
例:(1)岛在海上,大鱼在海上,所以岛象鱼一样飘游。
(2)雷声和鼓声相似,腹与鼓相似,所以“雷神鼓其腹”。
2.因为A与B接近,所以A与B相关(或A代替B)
例:(1)高大的树和天接近,所以树是通天路(萨满教神话巨树可代替天)。
(2)闪电闪过雷声紧接着响起,所以雷公电母是一对夫妻神。
3.因为A与B对立,所以A与B相关
例:(1)阿布卡恩都里住天上,耶路里住地下,所以耶路里总和阿布卜恩都里作对,总想夺取天界。(满族神话)
(2)水和火不相容,所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发生大战。
4.因为A与B相似、接近、对立,所以引出C结果。
例:(1)简狄吞燕卵(女与卵在空间上接近)孕而生契。简狄天燕卵而孕(吞卵在前,孕在后,时间上接近)生契。
(2)人触犯了天帝(人与天对立),天帝降大洪水之灾。
原始联想把神话的想象不断丰富发展起来,构成了十分精密完整的系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乌丙安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