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乌丙安] 工匠的规矩与准绳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3 | 点击数:2633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实际上,早在传讲鲁班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工匠的神话及有关文献记载已经有许多了。不过神话以石工为多,如“女娲炼石补天”“禹治水刻石记里”等。关于木工、金属工,周代多有记录,而且分工很细。

  在《周礼·考工记》中有记载,当时木工生产行业有7种,造车的叫“舆人”,造轮的叫“轮人”,制弓的叫“弓人”,制戈戟木柄的叫“庐人”,制作古代木弯犁的叫“车人”,制作古代钟磬木架的叫“梓人”,只有盖宫室房屋及制作室内木器的才叫“匠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工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相当成熟了。

  工匠生产在我国古代民俗传承中,最伟大的智慧就是百工「五法」。《吕氏春秋·自知》里谈到巧匠时,总是从“五法”中提炼、引申出一些道理。“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换成今天的俗谚来说,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五法”是什么呢?据《墨子》载:“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垂。”

  矩:直角正方的木匠曲尺,古代俗称“鲁班尺”“营造尺”等。这种尺在我国木工手里,已经至少传了3000年了,至今还在用它。

  规:正圆的工具。古代正圆的规是一根平木,一端固定一个圆心轴,另一端凿一排孔,孔中临时按圆的大小插画线的棍,以手推转;后来又发展成以绳作半径,两手操作旋转成圆。

  绳:古称“绳墨”,是画直线的工具。现在俗称“墨斗”,利用小滑轮,缠线通过墨槽,在木材上打印直线,清晰又准确。因此古人讲到准绳时,总是以木工技巧立论。

  水:取平自古用水。至今,农村建房打地基时,往往还要用大铁锅盛满水,用绳测地面水平。今天现代化的测具,仍是装有水泡测平的仪器,也是古代民俗的变异。

  垂:取直的垂绳。俗称的“木匠吊线”,单目测直立的古代方法,正是垂法。

  这“五法”构成了木工民俗特征的一个重要侧面。它们和木工的刃具使用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木工民俗传承的最基本形态。代代师承,组成了木工行业的手工业集团。这种集团和其他类型的工匠,如铁工、瓦工、镟工、皮匠……汇集在一起,成为人类经济生产体系中独树一帜的生产队伍。他们以自己的各种技术参加到山村、渔村、牧区的各种经济中来,成为不可忽视的生产力量。

  自古以来,把“匠人”营造宫室的技术看作“大工”。建房木工的榫卯技艺,就是十分宝贵的民俗传承。而木工相材往往也有自己的民俗特点。

  古俗相木材以耐久为标准,这也许是我国许多古代建筑和木器物经千年不坏的原因之一吧。《庄子·人间世》说了一个故事:匠石领着徒弟到齐国去,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棵神社的大树。树荫可以遮盖牛群,树围有五丈,高有八丈,树的枝桠可以做成船的就有10多枝,匠石看也不看继续前行。他的徒弟问:“我跟随师傅学手艺到现在,还没看过这样好的木材,可是,你却连看都不看,这是为什么?”匠石说:“那不过是无用之木。用它做船会沉掉,用它做棺椁会很快腐朽,用它做门窗会淌脂液,用它造柱子会遭虫蛀。”这个故事大概表现了一些木匠基本工的传承。

  其实在技艺传承之外,由于工匠的生产长期处在被压迫的历史条件下,也把种种信仰事象传袭了下来。这些事象绝大部分是针对雇佣东家的。拿木瓦工匠“厌胜”来说,就是从匠人生产的民俗传承中,逐渐形成一种信仰事象。

  《西墅杂记》记录了几则关于匠人“厌胜”的短小传说。据传说:韩氏营造房宅后,死丧不绝,40多年后,风雨毁坏了院墙,在墙里发现藏有一块孝巾,以砖弁之。这显然是瓦工咒韩宅主人死丧的做法。

  在近年辽北的民俗调查中,从木工口里也听到了一件关于“厌胜”的故事:从前一家财主大兴土木盖宅院。因为他太刻薄了,木工、瓦工都纷纷偷下镇物,诅咒他快点家败人亡。可是过了好多年,这家不仅没有败落,而且传了好几代,还靠剥削发了大财。工匠们的后代都暗自纳闷,埋怨祖上的镇物不灵。土改时这家地主逃亡到黑龙江一带,农会翻修他家房宅时发现,正房梁间秘密安放着一个小木人赶着一辆小马车向大门外走的样子;大门楼墙里还发现,砖上刻有一个小人手拿弓箭向房中做射箭的姿势。木、瓦工说:赶车的木人是咒财主把家财都拉出去,取“耗尽家资”的意思;射箭砖人是咒财主家人口丧亡。那么为什么又不灵验了呢?木、瓦工说:这两种镇物相克了。赶车人想让财主家破,但射箭人把箭头指向木人,车出不了大门,所以财主家得以保全。这个故事十分生动地表述了工匠习俗的某些方面。

  这种俗信的渊源,除了具有一般巫蛊特点外,主要还是在于工匠相信本工种技艺的高超和神奇。《列子·汤问》中记有周代偃师为周王制作能歌善舞的“机器人”的故事;《文士传》有张衡做木鸟,装上羽翼,腹内设机关,飞行数里的故事;《三国志》载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事迹……所有这些,都从工巧技艺的传承方面,显示了工匠的重要地位。

  而工匠的传承与发展,也丰富多彩。古代的金工传承,后来发展为金、银、铜、铁、锡五金工匠行业,再发展出近代的冶金、铸造、锻压,以及现代的车、钳、铆、焊等工种。

  古代个体陶工传承,后来发展成著名的陶瓷工匠作坊;在烧制陶器、瓷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进而形成了历史上不同工艺特色的瓷窑。

  像织工、漆工、染工的传承,也对经济生产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和固有的工匠职业集团生产,都与工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工匠生产在现今仍占有很重要的经济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本文摘编自《民俗学丛话》1983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初版)

  作者简介:乌丙安,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全权会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等书籍,被誉为“中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张小军] 驯鬼年代: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下一条: ·[程莹]“我们的传统是非常现代的传统”: 解读非洲文本的另类方式
   相关链接
·[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佳卉]有神若飞来·[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亦箫 宋博文]三星堆人的雷神信仰·[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裘兆远]太湖流域渔民的祖先信仰·[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彭清兰]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