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峙在上海多伦多文化街丁玲塑像前
靠天赋走上乐坛
因父亲早期投身革命,家境贫寒,周巍峙上学念书的时间很短。他说:“我这辈子比别人少了两样累,一是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二是没有参加讨论自己职称的烦恼。”
1920年,在周家排行老二的周巍峙父亲去闯荡上海,父亲走后,一大家的生活常常靠喝照得见人脸的糁子粥度日。周巍峙5岁上私塾,在东台昆剧团敲小锣打小镲的祖父最疼这个长孙,看到他体质太差,又时常饥寒交迫,心中不忍,不久就不让他念书了。他前后上过两次私塾,加起来不到一年。辍学后,周巍峙成为爷爷寸步不离的影子。爷爷去为人家放焰口(悼念亡人的一种佛事活动),他紧紧相随,耳濡民俗音乐,目染民间习俗;爷爷在茶馆听书,他小大人似的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吸吮民间文化……
直到他8岁时才入小学三年级读书,第二年跳到五年级,不久再度辍学。在校期间,他极有音乐天赋,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听他唱歌,他唱得最多最动情的是《苏武牧羊》。
先天的音乐天赋,后天的执著和不懈努力,周巍峙的音乐水平达到较高的造诣。他从上世纪30年代主持上海新生合唱队,60年代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总指挥部领导工作,80年代出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创作演出领导小组组长,无不奏出中国乐坛的不朽篇章。
孔夫子面前说谎
“我这辈子蛮有写头的,现在太忙,等闲下来写点自传,第一节的题目是:孔子面前说谎,七岁就想弄钱。”周巍峙说到这里爽朗地笑起来。
何谓“孔子面前说谎”呢?
原来,周巍峙在私塾里出类拔萃,成绩好又安分守己,自然人缘也好,老师同学都喜欢他。每逢老师出去有点什么事,总是习惯很放心地让他照看着点。老师前脚刚走,同学们后脚就散。这时候的周巍峙不为所动,稳稳当当地念自己的书。当老师归来询问同学们的表现时,他总是先望望挂在老师身后墙上的孔子像,才说小伙伴们都在念书。说罢,他见孔子慈善的面庞毫无不悦之色,心中这才有了点安慰。
提起“七岁就想弄钱”,周巍峙感叹道:“那也是被逼无奈啊,你想想,天天喝糁子粥的日子不由得你不想弄钱。”当时,成人还找不到事做,7岁孩子上哪儿弄钱?周巍峙发现有的庄户人不慎将完了钱粮的收据弄丢了,就在县衙门口帮他们写一张,赚上两三个铜板。当时,近三百个铜板合一块“袁大头”。平时周巍峙舍不得花,小心翼翼地放在存钱罐里,聚呀聚,直到过年才打开,一个不少地交给母亲。
十四岁挑起生活重担
就在周巍峙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上海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投入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不久担任国民革命军驻防浙江绍兴某团的书记官,并于1926年年底回东台将周巍峙和他的母亲接到部队。这一来,时年10岁的周巍峙简直像掉进了糖罐里,用他的话说:“当了几天少爷。”那些日子,他像只欢乐的小鸟无忧无虑地又唱又跳,不是同士兵们一道唱《打倒列强》、《工农兵联合起来》,就是帮着写“打倒军阀”“工农兵联合起来”的标语。然而,此时乌云翻滚的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已悄然而至,他的父亲,作为工人出身有正义感的国民革命军军官,到了抉择人生的十字路口。
周巍峙的父亲毅然在一个黄梅雨天带着妻儿,偷偷乘一条乌篷船逃回上海。他想拉起一支队伍再干,到处寻找昔日的战友、工友、士兵,结果一无所获。在上海,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有时靠朋友的资助糊口,家中穷得只有一张床,周巍峙经常睡在地板上。周巍峙当少爷的滋味还未好好体验转瞬已成了流浪儿,但凭着朴素的辨别能力,11岁的他十分佩服父亲的选择,他开始思考如何尽自己所能来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1930年,在周巍峙日夜期盼时生活有了转机。我国著名新闻专家、戈宝泉之父、周巍峙的二舅戈公振从海外考察归来。周巍峙对舅舅说:“我不要你接济,我要工作,挣钱养家。”戈公振用惊讶的眼光审视着几载未见的外甥,赞赏地点点头,说:“你先练字,先练快,(周巍峙回忆当时一天可抄一万字)。然后练帖,待我考核合格后推荐你到《申报》当实习生。”周巍峙大喜过望,按舅父的指点,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练字、练帖……
周巍峙如愿以偿地来到《申报》,负责资料工作。他用每月10元钱挑起了四口之家的生活重担,此时他只有14岁。后来他发现一些小报的稿费每千字5毛钱,就开始写作。不久申报的老板从小报上看到了他的作品,训斥道:大报的人为什么给小报写文章?老板盛怒之下将周巍峙开除。
在父亲朋友的推荐下,周巍峙到一个人家抄抄写写。这家人在法国巡捕房当差,保存了大量书籍和文件。鲁迅、张资平的书,他都看;国民党、共产党的文件,他都保存;《向导》、《萌芽》等进步刊物也都在收藏之列。这为周巍峙了解革命、了解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整日昏天黑地地抄写,周巍峙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想不到两个月便被多疑的主人辞退。戈公振这时创办了《申报•图画周刊》,周巍峙来这里当了秘书。数月后,日本海军陆军战队突然袭击驻扎在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件爆发。
“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同日本侵略军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这时,国际社会调查日本占领东北情形,戈公振出任中国代表处参议,周巍峙为干事。周巍峙为表示抗日决心,更名为周歼夷。后来因日方作梗,严控中方人员,周巍峙未能成行,但在他心间已播下抗日救国的火种。
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周巍峙爱憎分明、立志报国的一腔情怀。他原名周良骥,寄托了周家祖辈对这位长孙的莫大希冀,指望他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然而,不平的世道,颠沛的生活,让时年18岁的他痛切感悟到旧社会太黑暗,要一往无前与之巍然对峙,方能奏效,故改名为周巍峙,以明心志。1960年初,在人民大会堂一个音乐晚会上,毛泽东风趣地对周巍峙说;“你这名字有点英雄主义的味道呢!”夏衍解释道:“他这是同旧社会对峙。”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04年3月31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