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访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的老领导周巍峙。在许多人眼里,周巍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文艺事业家、文化战线的老领导。他原是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可是,知道他是一位在60年前就开始创作的音乐家和从事革命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的人或许就少得多。
其实,他在抗战前创作的《上起刺刀来》、在晋察冀边区创作的《子弟兵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及《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歌曲,都曾是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深有影响。
此外,他还参与领导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编演,主持过《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及《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的编纂。至于在30年代的上海,他参加、组织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创作、编辑、指挥革命歌曲,则更是他最初人生之路的华彩乐章。
然而,由于工作需要,周巍峙长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行政领导工作,无暇专心音乐创作,所以他幽默地称自己一直在“打杂”,创作却是“业余”的。其实,他的兴趣非常广泛,但即使是他最钟情的音乐,也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成为“业余”。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然而,回顾一生,周巍峙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
和音乐相比,周巍峙与新闻出版的渊源就更少为人知,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人生旅途是从干报纸开始的。也可以说,这是他“打杂”生涯的开始。
有趣的是,仅1930年至1933年初,他就三进三出当时颇有影响的上海《申报》馆。
周巍峙最旦进《申报》馆是由名记者戈公振介绍的。当时,周巍峙家境困难,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戈公振与周家有亲戚关系,他对周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但13岁的周巍峙为了养家,坚决请求二舅戈公振帮他找工作。戈公振赞赏其骨气,亲自指导他,然后介绍他到《申报》馆图书参考资料部当练习生,做剪贴报纸、收集资料、整理图书等工作。
然而,报馆微薄的收入实难维持周巍峙一家四口的生活,他只得利用业余时间写些散文、游记等小文给别的小报,以挣点稿费。《申报》馆老板竟以大报职员为小报投稿有失体统为由将他辞退。周巍峙对这荒唐逻辑感到气愤,一句话没说就回家了。后经戈公振据理力争,他才回到报馆,在戈公振主持的《图画周刊》部当秘书,干些冲晒照片、打镁光灯等杂活。
“九·一八”事变后,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困难,因此报馆低薪职工联名要求老板多发一个月“花红”(即年终奖),周巍峙也签名了。当时迫于压力,老板答应了。第二年春,老板借口营业不佳,大批裁人,这样,周巍峙又失业了。
周巍峙第三次回报馆是经邹韬奋介绍去协助李公朴筹办“申报图书馆”和“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并利用业余时间为李公朴主持的《申报》业余周刊撰稿,不料老板不忘前嫌,又荒唐地借口周巍峙“年纪轻轻就穿西服”(实际上是周巍峙为了省钱从旧西服店买的旧货),拒绝他回报馆。但李公朴早已相中正直、勤恳的周巍峙,遂让他做自己的秘书。后来,周巍峙又兼任《读书生活》半月刊助理编辑。这个刊物因常发表邹韬奋、艾思奇、柳湜、夏征农等人的进步文章,很受读者欢迎,成为激发抗日爱国意识,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
通过与进步人士和地下党的接触,周巍峙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此时,他写了不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腐败统治、同情人民疾苦的文章和歌曲。周巍峙,就是他这段时间常用的笔名之一,以后遂沿用至今。笔名的寓意是要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封建势力巍然对峙,斗争到底。而他的原名周良骥今天则几乎无人知晓了。
卢沟桥事变及随之而来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周巍峙与李公朴、柳湜、桂涛声一起离开上海,奔赴华北抗日最前线,实现了他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的心愿。从此,他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他们以救国会的名义创办全民通讯社。这时的周巍峙既是通讯社的编辑、记者,又是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的秘书,还兼任八路军学兵队和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的音乐教官。后来,他去延安,担任了西北战地服务团的领导工作,工作更杂,但还是挤时间创作,这自然也是“业余”的。这期间,西北战地服务团受到了上级嘉奖,他自己也获得甲等文教英雄的称号。
解放战争期间,周巍峙先后担任中共张家口市文委书记、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晋察冀中央局文委委员兼秘书、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等职,开始负责最初解放的一些城市的文化工作。此时,新城市百废待举,革命热情高涨,作为领导人的周巍峙自然更忙,工作也自然更“杂”。
从1949年11月调入文化部,直到1986年从文化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周巍峙一直从事艺术创作和管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太“杂”了,而他最钟爱的音乐和写作却成了“业余”的。对此,他多少有点遗憾,但从不后悔。他说自己开始是为了生活而打杂,后来是为了革命工作,放弃个人爱好而“打杂”,没什么价钱好讲。他说,我从“打杂”中了解人生,获得知识,丰富兴趣,提高修养,应该说是大有所得,小有所失。他的夫人王昆曾反对他“当官”,希望他有更多时间搞专业,周总理知道后,则对她说,文艺创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很多,总得有人抓。无产阶级的“官”还得有人当。可以说,周巍峙是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将一生奉献给了人民的文艺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周巍峙退下来后,工作仍然很“杂”。他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现在,他以主要精力投入到编纂、出版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巨大工程中去,同时还担任了文化部党史征集工作委员会主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交响乐基金会会长、田汉基金会负责人等工作。这一切无疑是基于他广博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以及对文化工作的挚爱。
谈起离休后的情况,周巍峙非常豁达、平和。他说,老年人年纪大,更需注意学习,因为知识不够;老年人经验虽多,但在新时期更要解放思想,更新知识,多学习年轻人的特长,避免保守;老年人更要洒脱,因为精力有限,不要斤斤计较,被小事纠缠;老年人更应抓紧工作,因为时间有限,要干一件是一件,不说大话、空话,少参加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这是老人虚怀若谷的写照,是出自其肺腑的实话,也是一位历经人生风雨、年届耄耋者的经验总结。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1995年9月22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