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民艺学史上,钟敬文《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的撰就,是他在抗战前夕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文章提出了他把民众教育纳入民间文艺学体系总规划的构想,标志着他在学科意识成熟的同时,教育在其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抗战八年,钟敬文曾投笔从戎。后应聘到粤北中山大学,继续讲授民间文学。尽管当时国统区的环境,不容许他作深入的学理探究,但曾身临其境的现实战斗生活,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思想情绪,整个时代动员、教育民众的普通要求,以及民间文艺在抗日宣传教育、特别是在解放区政治工作中所直接发挥的巨大作用,无疑震动了一直在书斋教育中摸索的钟敬文。他的社会实践观念在抗战中大大增强了。
这种新思想因素发展的结果,是他又跳出了法国社会学派的窠臼,转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治学从教的指导思想。40年代中期,他有机会看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有关民族形式的论述,使他如坐春风。稍后,他按照《讲话》的精神,参预发起了华南方言文学运动。这场运动针对该地区民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与方言表达之间联系紧密的特点,通过民间口头文学教育的实践,把文艺大众化与民众的民主文化传统相融合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时期,他在努力学习和认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的基础上,撰写了《民间讽刺诗》、《读〈王贵与李香香〉》和《关于方言文学运动理论断片》等文章,反映了他的民众教育思想所达到的新高度,民众文艺具有教育工具的功能,但它不仅是教育民众的工具,而且也是教育知识分子自身的工具。教育者只有认识到民众智慧的伟大,才能放下架子,克服自身弱点,虚心向民众学习,充分认识民间文艺在攻击敌人和揭发错误倾向、歌颂人民和鼓舞正义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找到民众所乐于接受、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钟敬文这种教育与被教育的辩证观点,在此后他的教育思想中,也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挟持人民文化教育事业,钟敬文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学术季节。他的民间文艺功能思想和民众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新的和谐统一。他的民众教育思想过渡成为师范教育思想。他满怀热望地献身于自己挚爱的事业,在民间文学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探索双方面,都取得了迅速进展。1952年,他在北师大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与此同时,他也为促进全国高校的民间文学教学呼吁奔走,直到各地大多院校这方面的工作都有了起色。至50年代中期,他还挑起了北师大科学研究部主任和副教务长等一系列重担。这一时期,为抓好全校师范教育而统筹教学、规模建制,丰富了他在高等师范教育整体布局方面的经验,也明显深化了他的民间文学教育思想。他不满足于过去对教育性质的一般论断,进一步提出高等师范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文化修养和思想情趣的神圣工作。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高等师范教育,又应该分为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两类。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好比农夫手中的种子和工具的关系。种子和工具,决定了农民的收获。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科学文化修养,才可能增进领导艺术和工作效果。因此,高等师范教育对于这两者皆不可偏废。从这一认识出发,他还指出,民间文学的教育意义,也应该从三方面来把握,即它对于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对于培养新的道德品质的作用,以及对于艺术教养的作用。但民间文学也有区别于一般文学的地方,就是它的那些直接作用于民众生活的功能,如一些伴随劳动产生的口头创作往往是生产习俗的组成部分,某些民间文学作品是年节习俗或人生礼仪的相关内容,或者它们还是民间文化知识、经验、法律的继承教材等等[6]。高校缺少民间文学教育,便缺少了一种重要营养,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情感,完成一个泱泱大国的教育重任。
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粉碎“四人帮”,钟先生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几度离开讲坛,但他对于民艺教育事业的挚爱,使他仍对这项工作真情依依、童心难泯。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等系列论文,填补了我国这方面教学研究的空白。更可贵的是,这20年的冷峻思索和笔耕不辍,为他后来重返课堂,总结了难得的经验和积累了更成熟的学科构建方案。
70年代后期,钟先生恢复了正常工作。他为这个迟来的历史机会激动得忘我工作。短短10年,他同时运转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师大教学与个人科研著述这四条战线的工作,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力、惊人的才智和超常的节奏,取得了新的成绩。晚年的钟敬文,攀上了他一生民艺教育思想的峰巅。
钟敬文这一阶段的教育论述是非常丰富的,综合起来,特色有三:
一是在总体框架上,强调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指出加强研究队伍的学养教育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关键。
二是在理论开拓中,提出探索民间文化的层次研究与整体研究的新领域的科学设想。
三是在组织上,强调以高校专业师资为核心、以社会各级民协和民俗学会组织为骨干的两条腿教育方针,以利推动我国民艺教育的发展,尽早赶上国际学界的先进学术水平。
钟敬文的这些思想,体现在他近年出版的《新的驿程》、《话说民间文化》等著作中。
作为一位创立了自己学科的教育家,钟敬文的教育思想,在纵向上,有个人孜孜以求的发展历程;在横向上,也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内容特色。那就是教授所有的课程,都在某种程度上重视了该领域的发展史和研究方法。
当然,从宏观角度说,钟敬文的科学史思想,也是一种认识意义上的方法论;而方法论,也有被科学使用的历史过程,他对这两者的重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他的民间文化教育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凡抱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都特别注意这门学科的用途、方法,以及它们过去与未来。他们都期待这门学科能够对社会历史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