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我们回不回家过年:《中国新闻周刊》特稿
  作者:记者 刘炎迅 吴凡 庞清辉 王臣 刘子倩 陈薇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29832
 

  春节的礼品变奏

2011年12月22日, 上海一家商店里销售的78800元一套5瓶的世博会茅台酒。
临近年关,很多高档礼品均呈现热销和涨价态势。图/CFP

礼品的变化

  春节的礼品变奏

  小时候一块糖就能咂出的年味儿,这种“年味儿”却离人们越来越远。“突击花钱”买不回往日的温暖,礼不再是原来的礼,情也不再是原来的情

  本刊记者/庞清辉

  2012年元旦刚过,在北京工作的朱竞开始和爱人计算着今年春节回家得准备多少红包。

  “每年的过节清单,晒的不是数字,是我的喜怒哀乐。过年,过钱啊!”最终,朱竞和爱人决定今年过年不回家。

  同样在北京工作的赵建军今年过年也不回家。“几百大洋的车票,孝敬父母的心意,走亲访友的路费,亲朋好友的礼物,小辈的压岁钱……样样都是血汗,是英雄都得扼腕!”赵建军是个80后,刚从“收钱的变成给钱的”。

  陈德全是个已过天命之年的浙江商人。2008年金融危机,他的集团陷入困境,曾经用各式各样的“礼”编织的网瞬间瓦解,众人唯恐避之不及。去年,他的生意好了,身边的人们纷纷“去了又回”。看透了“礼尚往来”背后的人情冷暖,他决定今年过节“不回家”。

  恐归一族

  囊中羞涩无颜见江东父老,赵建军为此煎熬了三年。

  “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明年多攒点钱再回去。”1985年出生的赵建军,从山西朔州来北京工作3年,是北漂族中辛苦又心酸的一位小白领,目前在一家位于海淀区的网络公司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月薪约4500元。除掉每月1800元的房租、水电费、以及日常必须的消费,基本上“月光光”。

  一眨眼,一年又过去了。赵建军特意查了查自己的银行账号:余额是6894元。赵建军在脑海里瞬间计算了一下回家的费用:给父母2000元,给爷爷1000元,准备年货800元,给亲戚家的孩子们压岁钱1000元,去外面和朋友吃饭1000元,再加上往返路费500元。“不是月光光,是年光光了。”赵建军耸耸肩,很无奈。

  毕业后到北京工作,赵建军一直被亲戚朋友高看一眼。每年过年回到家,街坊四邻都等着看他是不是衣锦还乡,“手里不多拿些钱回家,不仅给父母丢人,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身在异乡,赵建军觉得自己能够表现孝敬的唯一方式,就是出手大方。

  可是回到家的光鲜总是和在外的现实相反。在北京这个家里人认为中国最现代的城市里,赵建军挣的钱远赶不上飞涨的物价,常年居住在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整天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年底还是攒不下钱。

  2010年春节回家的时候,赵建军整个假期都在被亲戚们追问什么时候升官,什么时候当老板?“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和小学时考试不及格不敢回家的感觉很像。”对父母,他也不敢提自己蜗居的生活。

  那年春节刚过,本来打算初六再回单位上班,大年初三赵建军就提前赶回了北京。“再待上几天,恐怕要借路费回来了。”回家4天,工作一年的积蓄所剩无几,那4天就是“咬着牙的快乐”。

  提前回了北京,很多朋友的聚餐没有参加,赵建军头脑灵光一现,发明了新的表示歉意的方式。“让朋友去我网上的菜地随便拿菜,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过了个年,自己辛苦经营半年多的开心农场也被“洗劫一空”。

  父母知道赵建军现在工资不高,从11月份就开始唠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赵建军下定决心用孝心打败自己的虚荣心时,在火车站售票大厅徘徊两天后,却被“没票”二字把回家的心给驳回了,随后赵也尝试在网上订票,仍无果。

  回不去了,赵建军摸摸口袋,心里落了一块石头。但是愧疚之情却不停地往胸口涌,“感觉自己挺残忍的。”12月底,妈妈打电话说家里下雪了,赵建军就站在阳台上静静地想,老家后面的山上是不是和小时候一样白茫茫一片,也有很多小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小时候在家过年,一家人聚在一块洗菜、烧饭、包饺子,一碗红烧肉就能让一家人热闹一整天。每年大年初一,天还没亮,赵建军就急忙套上妈妈买的新衣服,等着跟父母去拜年,收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赵建军记忆中最“悲惨”的遭遇就是,把“压岁钱”藏在家里的麦乳精铁罐里,结果被妈妈发现,最后一点点变成家中餐桌上的油盐酱醋。

  陪伴了20年的“压岁钱”没有了,开始发压岁钱。赵建军有点耿耿于怀:自己当年收压岁钱只有10块钱,而现在出手都要100元起价。

  “节奴”是怎样炼成的

  朱竞从圣诞节就开始准备寄回老家的礼品了。

  虽然2012年春节朱竞不打算回家,“但是礼还是要到”。朱竞忙着发快递,说话就很简短。年终快递公司容易出问题,朱竞提前十天就开始往外寄礼品。

  礼品有给父亲买的皮夹克,给母亲买的羊绒衫,送亲戚朋友的土特产。“其实省了很多钱。”朱竞有些偷笑。和去年回湖南老家过年比起来,这次省了至少8000元钱。

  朱竞和老公从湖南郴州到北京来上学、然后上班,已经13年了。每年回家过年,朱竞都撒钱撒得心疼肉疼。去年那张统计的单子她都仔细看了又看:来回路费1500元;给父母准备红包每人1000元;探望生病的外婆1000元(因为老公小时候是留守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外公和外婆照顾的),老公有二兄弟一姐姐,堂兄弟堂姐妹5人,舅父姨父姑父很多,准备亲戚串门回送的礼物有3000元。侄儿外甥外甥女等姑表侄辈等人均100元,压岁钱总共3000元。还有临时性费用3000元,包括吃饭、购物、打牌开支等。此外,朱竞老公还预备了3000元赞助费,“有人生病,或者打牌时,可能被借走的费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01月1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方六]为啥女不祭灶?
下一条: ·怎样留下我们的年味儿?
   相关链接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