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张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
  作者:张丽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5-06 | 点击数:14072
 

结语

  民俗学为理解和阐释疫情期间的文化表达、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贡献了自己的学科知识、理论和视角。美国公共民俗学家作为沟通专业民俗学与公众的媒介,在公共学术领域的民俗学阐释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疫情迫使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使面对面的交流和文化活动一度陷入停滞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清晰和迫切地认识到民俗文化对于我们的心理安慰、自我表达和建立连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共民俗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给公众和社区提供了文化娱乐的资源、表达自己的平台和建立连接的契机。

  美国公共民俗学是由公共民俗学家进行指导实践并与社区和公众建立直接联系的领域。公共民俗学家和民众及社区密切合作。社区和艺人的状况以及公共民俗学家或公共民俗机构与社区和艺人的关系是公共民俗实践的基础。由于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公共民俗学机构和公众及社区的影响,以及疫情期间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带来的挑战,公共民俗学者需要重新想象和思考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以及时空因素。他们超越原来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及现代通讯科技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具有人文关怀地考量其局限性。公共民俗学家以此为契机对于自身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和优化,2020年8月,一批公共民俗学家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公共民俗学资源共享和整合平台,这个新建的网站旨在建立一个可以快速传递信息、整合资源、建立对话、提升民俗学可见性和影响力并促进公共民俗学家的联络和工作的机制。新冠疫情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呈现了新冠疫情下美国公共民俗领域的一个剪影。这次公共卫生危机会对美国公共民俗学体系及实践会带来什么长期深远的影响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考察。

  (本文刊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
下一条: ·[陈勤建]非文学的民间文学
   相关链接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祝鹏程]谣言认知的主观维度: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观察与反思
·[熊威]物的流动、消费变迁与生活重构:以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武汉农村香烟消费为例·[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喻颖 李佳]刺绣工艺在新冠肺炎疫情宣传与叙事应用·[讲座综述]美国公共民俗学两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