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朝戈金 弗里]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
  作者:[中]朝戈金 [美]弗里( John M. Foley)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6 | 点击数:78956
 

4)古英语
对着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诗歌传统,提出“什么是一首诗?”这个疑问,就会激发起一长串的答案来。首先,就像前面简要提及的那样,古英语史诗衍生于从大约公元450年开始出现的日尔曼移民所带来的口头诗歌传统。但是,在手稿遗存和失传很久的口头传统之间曾有的确切关系的图谱,现在是难以厘清了。其次,较古希腊史诗传统更为特出的是,古英语诗歌材料在类型上彼此差别很大。就现存的32000诗行材料来看,我们发现了大约10%是史诗(主要是《贝奥武甫》),其余90%的材料属于挽歌、咒语、谜语、圣徒传记、历史、圣经故事和其他东西。就史诗而言,我们没有在古英语传统中发现与《贝奥武甫》相类似的诗歌,但却发现《贝奥武甫》与中世纪语言的日尔曼诗歌,例如古挪威语、古撒克逊语和古代和中古高地日尔曼语诗歌共享着神话传统和诗歌风格。从所有这些线索出发,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贝奥武甫》是泛日尔曼口头诗歌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这个传统遗存甚少。   
即使是这样,以较透彻研究过的古英语诗风而言,《贝奥武甫》的故事和诗歌类型也罕有同类。不像若干其他传统所呈现的那样,盎格鲁—撒克逊诗歌——无论属于那个类型——都共享相同的步格,而且就某些方面而言,还共享着相同的诗歌句法。于是,那些个传统单元,例如典型场景和程式,就现身于各种各样的叙事样式中间(例如《贝奥武甫》和圣经故事就共享着“航海”的题旨,还共享着关于船只、英雄的程式,如此等等)。甚至那些非叙事类的样式,如咒语或谜语等,也像史诗一样利用着相同的修辞手段。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在其他类型中观察到的程式和叙事范型所构成的系统来考究《贝奥武甫》;换句话说,所有的样式都依赖着相同的传统语域(register,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有时也叫做“风格”。在社会语言学中,将这类语言变体联系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研究;而在现代语言学里,则把这类语言变体看成是一个系统。史诗这种古老样式所用的语言,往往有异于人们日常用语,因而具有史诗的语域。史诗中的语域,往往不仅牵涉词汇,也牵涉句法)。就与蒙古、南斯拉夫和古希腊传统比较而言,古英语史诗既完整自足,又与更阔大的结构和指涉的构架血肉相连。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文章来源:《东方文学研究集刊》(一)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口头传统》学刊全面实现网络共享
下一条: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面世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朝戈金]口头诗学的文本观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
·“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与中国阿尔泰语系民族魔法故事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