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梁珊珊 陈勤建]传统智趣与当代表述:基于绍兴师爷故事活化实践的考察
  作者:梁珊珊 陈勤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9-01 | 点击数:5156
 

五、结语

  “民众在表演和传播民间文学时,是在经历一个独特的生活,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从事文学活动”,诚然,在传统社会,民间故事的传承往往作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存在。但是师爷介于平民与官僚之间的中介作用、师爷故事为底层民众与文士阶层共有的中介属性,决定着它的传承并非全然是民众不自觉的生活过程:师爷故事的叙述往往伴随着传统文人智慧的缓慢融入、民众知识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进而成为一种传承主体介于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的智趣传递。可以说,师爷故事的传承过程,既是民众的生活过程,又是民众人文传统、人文精神的培育过程。而在技术文明不断发展的当下,我们以传统的师爷故事对接现代生活,则是对传统生活中固有的智慧、乐趣的再度发现和自觉运用。通过上述举措,当下的绍兴文化人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以传统的智慧培育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城市的发展中注入着更具地方个性的人文精神,为城市打开着与异质文明对话的窗口。

  进而言之,科技的发展正不断重构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民间文学产生于民众传统的生活过程、承载着民众的生活智慧与情感追求,在现代民众生活中正可以发挥维系情感交流、重建生活娱乐的纽带作用。反观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民间文学的体裁叙事”本身便“是一种行为,是以体裁行事的实践”,只不过在以往,“我们每一个人都首先生活在自然态度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我们对这个世界首先具有的不是理论兴趣,而是具有突出的实践兴趣”:通常民众不仅通过讲故事、唱歌谣记录历史和生活,而且通过实践过程以言行事,不自知地表达、参与和实现着自身的愿望诉求。而今,现代技术的施展正不断拓展着我们的时间、空间视域,并“潜在地使一直存在的东西变成可用的和现实的东西”,使更多种民间文学的实践成为可能。在当代语境中,这些“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渗透民间世界的技术给民间世界带来的不是终结,而是改变。”可以说,我们通过情境叙事、行为叙事和活化演绎等手段对师爷故事进行表述,实则正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复活和彰显其以言行事的行为能力,进而在民众知识水平、行为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下语境中,培育作为民间文学承载主体的民众对于日常生活有意识的组织能力、促成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自觉追求。通过现代的方式承载、表述和活化民间文学的意涵,应当成为民间文学传承不可或缺的构成环节。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19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胥志强]论现象学的神话观
下一条: ·[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