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许静]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落文化展示:马厩村墙体画
  作者:许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06 | 点击数:10718
 

  从墙体画所绘图案来分析的话,由于每一幅画中包含着多种元素,因此将每一幅画中出现的元素进行统计后得出,关于中国道德传统的元素有25个,关于马厩历史的元素有17个,关于江南宜居的元素有13个,虽然统计不尽科学,但大致可以反映一定的特点:墙体画图案部分所表达的内容首先注重的是中国道德传统,其中主要还是孝文化,当然,因为二十四孝图其数量比率就已经居高了;其次是马厩历史,主要是马厩村、马厩庙的历史由来以及齐景公的生平事迹;最后是江南宜居的内容,而这13个江南宜居的元素中,又基本是在反映美丽乡村、美丽宜居、古镇马厩等不同主题,作为插画的江南小桥流水画面居多,可以说江南景观是“美丽”、“优美”、“宜居”的代言。但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画面比较少,这一点与墙体画的文字内容分析得出结论大致相同。可能地方的文化展示并不一定是以“地方”为要,朝向整体中国文化的展示在现阶段仍然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这在关于江南古镇的研究中已经有所揭示。无论是从文字内容上还是图案元素上,相比于马厩村民俗资料中所反映的丰富内容,其文化展示似还有很大的挖掘和开发的空间。

  从马厩墙体画这个例子中,有两点是值得引起关注的:一是硬件建设带动了软件建设,首先基于马厩村环境整治上的考虑而导入的墙体画,同时也成为了村落历史文化展示的主要阵地,说明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整体性提升的必要性;二是深受行政政策的影响,所以墙体画中所反映的主题基本上政策性多于文化性也是必然的了,但从这一点来说,在行政性、政策性导向的活动中,比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进行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提示了在村落文化展示中有必要关注国家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等关系的平衡性。

  四、民俗展示的实践状态以及今后走向

  通过对马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展示特别是墙体画内容的分析,关于村落民俗展示的实践状态以及今后走向,可用以下三点加以概括:

  1、涉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展示,国家政策宣传和普世价值传播份量比较大,相比之下,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反映显得比较薄弱。从马厩村墙体画形成过程可知,是深受不同时期政策导向和行政活动所影响的,也就是说一开始它就不是以反映和展示马厩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所以也并不出乎意料,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了。但因为很多政策也是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和村落环境为主的,并同时会激发当地文化的对外宣传,所谓硬件的建设会带动软件的建设,今后如何注重软文化的建设,反之以软件的建设带动硬件的建设,仍然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2、马厩村墙体画以及“马厩文化历史长廊”、奥多奇农庄这三大新的文化展示区,再加上原有的历史古迹,使得马厩村本身也成为了被展示的场所。正如贝拉·迪克斯在《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中所说的那样:“今天,场所本身已经成为了展览”、“文化是生产可参观性的核心,因为它使得某一场所成为可能观赏的去处”。同样,马厩村也因为探索文化的生产正在成为可参观性的、被展览的场所,正在成为一个“会说话的环境”。对这一层次的理解,于今后美丽乡村的建设可能是具有可操作性意义的。而“会说话的环境”如何为自己而说话,自己的历史和民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源泉。

  3、在文化展示的实践中,历史和民俗是不易被区分的。虽然本文极力以马厩历史和马厩民俗来区分墙体画的元素,但就像以上提到过的那样,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当然,从历史学和民俗学的渊源关系来说是不难理解的,但同时也自然有应该区分的必要,对于“民俗”的理解,高丙中曾提出“民俗是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所以,如果马厩村要强化民俗文化的展示和传播,除了马厩村厚重的村落历史之外,或许还可以把更多地反映村民传统和现代的日常生活的内容作为重点,以真正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人文的关怀。

(本文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6期,注释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陈志勤]村落环境治理的传统机制缺失——来自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下一条: ·[胡萌萌]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
   相关链接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梅联华]美丽乡村建设
·[李娜]美丽乡村视野下临汾魏村文化变迁的思考·[毛巧晖]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 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
·[胡萌萌]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陈志勤]村落环境治理的传统机制缺失——来自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汪德生]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国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上线 打造优质中华文化展示平台
·[袁瑾]文化展示与身份认同·[徐月强 李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创造美好生活
·沈阳故宫推出“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2016年嘉兴端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嘉兴隆重举行
·“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2016年嘉兴端午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2016年嘉兴端午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美丽乡村”遭遇文化凋敝难题·“中国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开幕 持续至26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即将在京开幕·[程安霞]论民间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
·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在济南大学开馆·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圆满落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