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叶舒宪]老子与神话思维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0 | 点击数:21943
 

  三、从神话思维看老子的类比推理

  笔者之一在《符号:语言与艺术》一书中,曾从发生学角度探讨神话思维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如下论点:

  神话思维是一种象征思维,它所遵循的基本逻辑规则是类比。

  从历史的和个体发生的两种角度来看,类比能力都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在神话思维活动中发挥着逻辑中枢的作用。幻想和想像正是由于有了这一逻辑中枢的控制和调节,才不至于沦为随心所欲的妄想。神话思维在解释世界时,通过类比建立起本体(被解释的现象)与象征体(用做解释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成神话的内在结构。类比解释是一种意指性活动,它为无意义的事物赋予意义,根据有限的经验重新组织世界,为无限的现象找出原因,提供证明。

  神话思维的类比与科学思维的类比不同,前者往往只着眼于事物表面的相似性,根据非本质的外在特征建立类比和归纳分类;后者则必须根据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相似特征,而且还要依据被类比现象中相似属性的数量。神话类比具有绝对化的武断性质,无须经过任何实际验证,科学类比的结论是或然性的,真实与否仍有待于实践验证。

  当我们从神话思维的角度重读《老子》一书时,首先看到的便是那种与神话逻辑十分相近的类比推理方式。

  哲学史家们早已注意到,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关注道德人伦和国家治理问题,具有浓厚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色彩,不同于西方哲学关注自然世界,突出宇宙论的倾向。老子在先秦哲学家之中的独特风貌首先就在于他表现出对宇宙论问题的极大兴趣,以及把人生哲学建立在自然哲学基础之上的立论倾向。陈鼓应先生在《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一文中指出:

  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

  在这段引文中我们看到了一明显的矛盾:说老子哲学系统的展开是由宇宙论到人生论和政治论,又说宇宙论是为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那么,究竟是先有了宇宙论,后有人生论呢,还是先有了人生论,后有宇宙论呢?看来陈鼓应倾向于后一种看法,作为根据,他还引述了徐复观先生的如下见解:“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从这些话来判断,陈、徐二先生均认为老子的人生哲学派生出了他的宇宙论,后者是为适应人生要求而编造出的副产品。

  我们认为,老子哲学中的这两大层面的对应是老子的类比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按照老子的逻辑取向,自然是先有宇宙论,之后再类推出人生论方面的行为准则。而老子的宇宙论本身直接导源于神话宇宙观,作为他类比推理的基础和出发点,比他所表达的人生要求和政治主张有着更深远的渊源和背景。关于老子的宇宙发生论与创世神话之间的承袭关系将在后文加以讨论,这里仅就老子的类比逻辑取向做一些具体说明。

  纵观《老子》全书,对“道”的论述构成全部思路的核心和基础。第一章开宗明义便提出“道”的问题,并区分出“道”的两种体现方式:“有名”与“无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作为宇宙创生的总根源(天地始),是一种无名状态,即先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原初混沌状态;道作为宇宙万物发生和运动的总规律(万物母),却又体现在万物获得语言命名的规则秩序中。世界的开辟,宇宙时空的开始,即是从“无”到“有”,从“无名”到“有名”的转化过程。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照宇宙本源的无穷奥妙;从永恒的“有”中,可以观照宇宙运动规律遍及万物的情形(参见卷首彩色图版)。这种作为宇宙本源和作为宇宙规律的道虽然在“有”和“无”的名称上有异,但实际上是同一的道,可统称为“神秘”(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神秘而又神秘的道,是解答世上一切奥妙现象的不二法门(详见第五章)。

  就这样,《老子》在开篇一章就从宇宙发生论角度确立了观照、分析和判断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标准和总原则。作为“众妙之门”的玄奥之道的确定,构成老子自然哲学的基础,也成为老子逻辑推理展开的根本出发点。

  从思维方式看,作为老子进行类比论证总依据和总根源的道,其实质乃是作为神话思维时代意识形态基础的创世神话的主题的抽象和引申。如果认识到创世神话在原始思维和原始世界观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是宇宙之道在老子哲学中占据着类比依据和推理基石的重要地位。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综合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神话体系后发现,关于世界被某一创世主(a creative being)所创造的神话具有相当大的——如果不是绝对的——普遍性。几乎任何一种稍具规模的神话体系中都自然包括这种创世神话的内容。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考察儿童智力发生过程时也发现,儿童也会自发地提出关于自己和事物由来的问题,要求对此做出某种肯定的解答。无论是文化群体中发生的宗教性的创世解释,还是个体儿童内心发生的小规模的“创世记”故事,均有一个共同之处:世界的创造者(常幻化为父神或母神——所谓“世界父母”)同时也应是世界和人类的主宰者和管理人。坎贝尔认为,也许民族性的、宗教性的创世记只是儿童式的创世问题的一种翻版,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说明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要求必然随着智力的发育或进化而出现。由此可知,创世者作为创造行为之源和宇宙万物的总监理者在自发的原始思维中本来就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世界的创造为主题的创世神话实际上所要解答的问题正相当于后世哲学中的宇宙本体论课题。正像创世神话为整个神话世界的时空展开奠定基础,本体论问题的解答也为一切其他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奠定基础。

  据我们所见,对创世神话的本体论价值做出精辟描述的是《新大英百科全书》中的《创世的神话与教义》一文。该文把创世神话定义为“特定的文化共同体解释世界由来的象征性叙述”。认为神话能够表达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创世神话在这种表达中的作用首先在于给人类在世界之中定位。这种定位可以显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他所必不可少的,同其他人、自然和整个非人世界的关系。创世神话为“文化”定下一种基调和坐标,它将决定该文化共同体中所有其他方面的价值、态度和意识结构。创世神话与哲学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以象征叙述的形式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创世神话一经产生,就在原始意识形态中发挥着价值范型的作用,不仅其他神话要以它为基准,就连非神话的表达也无意识地遵循着这一范型标准。例如在《圣经·旧约》中,希伯来人的每一次民族复兴都借用范本所提供的主题和相关意象,被描绘为一次次的新的“创世记”。

  与北极星干连的北斗星也曾被认为宇宙中心,与“世界大山”的昆仑相应,后来还曾与“太一”叠合起来;但是“太一”更原始、更重要的意象却是“太阳”。

  基于上述认识,重读《老子》第一章的内容,显然可以看出那是用抽象语汇重申创世神话的本体论主题,其作用正是为全书展开的哲学系统确立基准和坐标。在以后的许多篇章里,同一主题又以各种方式加以重现,使类比推理的神圣依据得到反复强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新华悦读 2012-11-2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覃乃昌]岭南文化的起源与壮族经济史
下一条: ·[黄晶]被忽视的希腊宗教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