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简涛]中国人的民族性与孔子的典范人格
  作者:简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30 | 点击数:20343
 
关于“目光短浅”,认可率为44.1%。这里也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缺乏主人翁意识,得过且过,是物质主义近视。目光短浅是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它是阶段性的。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有宏图远志,不过拘于生存现状,就只能顾眼前了。现在中国面向世界和未来,这个问题已经大为好转。另外一种意见认为“目光短浅”这个词与当代中国人根本不相搭,看中国的发展就知道了。
关于“自高自大”,认可率仅为35.4%。这里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从整体来讲,一种是从个人来谈。从整体来讲是夜郎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和自满自足,自高自大和自卑自贱同时存在,缺乏科学与理性精神。有的访友则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还很严重,谈不上自高自大。从个人来讲,大多数中国人谦逊、谨慎、包容、含蓄、内敛,只有某些人自高自大,有些城市人自高自大,农村不明显。有的访友认为自高自大跟自己所处的地位有关,特别是那些暴发户,井底之蛙特多,无知所以自大。还有的访友认为自高自大是充满自信的表现,有民族自豪感的成分在里面,并不是盲目自大。
关于“消极避世”,认可率仅占26.9%。访友认为儒家思想的导向是入世,消极避世是道家传统,或者只是中庸思想的另一种表现。不少人面对社会阴暗面表现冷漠,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是糊涂度日,但还没有消极避世。有的访友认为出世还是入世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有些人可能会避世,但并不消极。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都能积极入世,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积极入世是社会的主流,但有的人入世过于积极,轻视困难,充满幻想,盲目乐观,甚至贪生恋世,欺生骗世。
尽管访友们发表了许多见解, 但是大家认为要概括中国人的性格还是很难。由于受教育程度及个人经历、生长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以及职业等的差别,很难笼统地说中国人性格就是怎样。现实与伦理往往是二律悖反,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现代社会的发展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然而在这个商品化的社会里,人们也经常变得自私甚至虚伪,脱离了传统的道德操守。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自私为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可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却是为人所不齿。当代中国人骨子里可能潜藏了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但是在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他们也可能不得不偏离这些道德原则以求得生存。
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性,可以用两位访友的来函作为总结。一位认为普通人基本上勤俭、刻苦、坚韧,家庭观念重,爱憎分明,同情弱者,尊重权威,从众心理较重,忍耐力很强,只有某些人圆滑、自私。另一位认为多数人自尊、勤奋、坚韧、务实、有包容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理解他人,但缺乏反思意识,也鲜有反叛精神,奴性还是存在的,而且年轻人缺乏理想主义精神,有时对人、对事,对自然、对整个世界都表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易被公共意识所影响。总之,调查结果证明中国人的民族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
 
典范人格与群体人格
 
对于民族性的形成,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1930年代后期,卡迪纳曾在纽约举办研习班,探讨不同的文化经验怎样孕育了不同的人格类型。[34]他们特别重视儿童养育习惯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基本人格类型”是众多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人格形态,是他们享有共同的童年经验的结果。[35]由儿童时期的经验所产生的某些人格构成了投射系统的基础,其后通常由此创立民俗和宗教。[36] 这主要是对原始民族而言,而在开化民族中应重视历史上的典范人格在民族性形成中的作用。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的形成,孔子的典范人格尤其重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人格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他的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37]培养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他崇德尚义,[38]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有着重大影响。
孔子主张仁爱,为政以德。[39]他的仁政、德政理念成为后世反对暴政的思想武器。孔子论人以德为先,影响到后世的人才培养。中国人历来重视品德教育,道德仁爱至今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0]“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1],这对中国人的宽容以及和平主义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42]
孔子提倡忍耐,其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中国人的性格影响极大,[43]甚至被林彪当作策划政变的座右铭。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4]他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45]这里的“隐”和“藏”就是忍耐,表明他不仅大力提倡,而且身体力行。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忍耐,唐代有公艺百忍的故事,[46]元代有《劝忍百箴》的著述,[47]启蒙读物《弟子规》有“言语忍,忿自泯”的语句。[48]民间格言也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在问卷调查中,公认度最高的也是“遇事忍耐”,这表明忍耐至今仍然是中国人相当普遍的性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霄冰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金文]试论梁祝悲剧的性质
下一条: ·[嘉木扬·凯朝]蒙藏佛教关系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