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向柏松]自然生人神话演化传承研究
  作者:向柏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01 | 点击数:11023
 
  5、感树神话
  此类神话讲述女子身体与树相接触而导致怀孕生子。《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哀牢国。……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壶,依哀牢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一沉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产子男十人。”珞巴族的《冬尼和卡让辛》神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传说天地诞生之初,大地上除了河流、山脉、森林以外,什么都没有。天神便把太阳的女儿冬尼派到大地上。冬尼来到大地上,感到浑身发痒,便在森林中倚靠着一棵叫做"卡让辛"的树上挠痒,不知不觉便怀了孕,生下了第一个人,从此大地上才有了人类。台湾高山族神话说:一少女在河里拿到一木棒,即怀孕产一男。
  由上述可见,前述7类代表性的自然生人神话中的5类,都分别与女子生人神话相结合,发展成为感生神话,这是自然崇拜及自然神话演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其中的葫芦生人神话与洞穴生人神话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感生神话呢?这主要是因为葫芦与洞穴形似母腹,已经包含了女性生殖崇拜的内容,所以不需再与女子生人神话相结合。
 
  三、自然生人神话在民俗中的仪式传承
  自然生人神话及其演化形式不仅以故事文本(包括文字文本与口头文本)的形式长期传承,而且以仪式的形式在我国民俗生活中广泛持久地传承,以至于使得神话中的自然物成为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关键性符号。
  1、水生人神话仪式
  水生神话在南方广有分布,所以水成为南方民族一些婚俗和乞子习俗中用于乞求生育的灵物。用水乞子的习俗有浴水、饮水、泼水、喷水等形式。云南永宁纳西族有女子浴水、饮水乞子仪式。久婚不育的妇女要在巫师、丈夫和伴娘的陪同下,来到有水的山洞举行乞子仪式。先是由巫师作法,然后乞子妇和伴娘跳进洞中水池沐浴。浴毕,乞子妇还要来到一种叫做“久木鲁”的石头旁喝水。“久木鲁”为乞子石之意,尖端有凹坑,坑内积满了水。巫师拿来一根上下穿通的竹管,插入水中,让乞子妇吸饮石坑内的水,吸饮三次方告结束。据说,经过如此洗浴、饮水的妇女,就能怀孕生子。苗族有一种乞子活动,是在祭祖节祭祀枫树心里出来的始祖蝴蝶妈妈时举行的,叫“浴水花竹”,或“淋花竹”。主要的活动是:一中年男子和一乞子妇女到河边,用带叶子的竹枝挑水相淋。“浴水花竹”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认为这样淋水可以使妇女怀孕,“淋水”其实就是象征性的“浴水”。
  2、石生人神话仪式
  在神话中,人从石出;在民俗中,石是许多民族婚俗和祈子习俗中普遍运用的祈子物,那些以石为祈子物的习俗则体现了石的生育力象征意义。《渊鉴类函》卷26引《郡国志》说:“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故僰人乞子于此,有验。”怀抱小石的东石和西石,象征母腹。这种乞子物是石生殖崇拜与母腹生殖崇拜相结合的产物。云南峨山县太和村彝族信奉石的生育力量,每家楼上皆搭有一个供石神的土台供案,上供石头一块,称为“金米路”,在其后面插着三个枝桠的松枝,以象征人丁兴旺。这块石头十分神圣,不能触犯,否则将人丁不旺。贵州雷山县苗族地区的一些岩石被视为生育之神,不育妇女前往叩拜,乞求生子。广西环江县下南圩对面的马峰山上有座丈来高的大石头,相传它是“圣母”的化身。圣母石的中部有个洞,被认为是圣母的肚脐,洞里有棵桃树,年年开花结果,被称为仙桃。当地毛南族视此石为生育之神,无子或不孕妇女常前往祭祀乞子。每逢桃树结果的时候,妇女们便带上红鸡蛋、粽子等祭品前往祭祀、跪拜,并摘桃子吃以乞子。
  3、洞穴生人神话仪式
  云南永宁纳西族有女子浴水、饮水乞子仪式,可谓洞穴生人神话的活态传承。久婚不育的妇女要在巫师、丈夫和伴娘的陪同下,来到有水的山洞举行乞子仪式。先是由巫师作法,然后乞子妇和伴娘跳进洞中水池沐浴。浴毕,乞子妇还要来到一种叫做“久木鲁”的石头旁喝水。“久木鲁”为乞子石之意,尖端有凹坑,坑内积满了水。巫师拿来一根上下穿通的竹管,插入水中,让乞子妇吸饮石坑内的水,吸饮三次方告结束。据说,经过如此洗浴、饮水的妇女,就能怀孕生子。在云南纳西族就有这类乞子仪式。久婚不育的妇女须由巫师、丈夫和伴娘陪同,来到有水的山洞乞子。在乞子过程中,乞子妇要到洞中水池洗浴,还要到洞旁叫“久木鲁”(乞子石之义)的石头旁,吸饮石凹中的水。当地习俗认为妇女由此可以怀孕生子。
  4、蛋生人神话仪式
  纳西、苗、瑶、侗、黎、土家等民族都有蛋生人神话,所以这些民族的婚俗和乞子习俗中常常用到蛋,蛋被视为一种生育力的象征物。在桂黔交界的瑶族,有埋蛋择婿婚俗。该习俗已包含为未来的新人乞子之义。瑶族姑娘成人后,如果求婚的人很多,姑娘的父母就要采取埋蛋择婿的方法。煮好十个鸡蛋,做上记号,悄悄埋在指定的山坡,让前来求婚的小伙子寻找。谁寻得的鸡蛋最多,谁就被选中为婿。这实际上意味着,得蛋多者便会获得比他人更强的生育力,将来一定多子多福,是当之无愧的乘龙快婿。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中有青年男女碰蛋择偶的婚俗。事先,青年男女把鸡蛋煮熟,染成红色。届时,男女各提着鲜红的鸡蛋来参加歌圩活动,当物色到意中人时,便会拿自己手中的蛋去碰对方手中的蛋。对方若不中意,便会用手护住蛋,不让碰着。若对方有情意,便会主动让蛋碰破。碰蛋后,两人便会走到偏僻的地方去谈情说爱。为什么碰破蛋会成为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呢?这是因为蛋破才能诞生新的生命,碰蛋具有祈愿意中人生殖力强的意义。侗族有抢红喜蛋的习俗。女方家的嫁妆随新娘送到男方家后,当抖开花被时,男女老少都要争抢放在花被里用糯米裹着的红蛋。据说,抢到红喜蛋者,不孕妇女可以生育,老人能长寿,儿童可以健康成长。云南金平县境内的哈尼族结婚时新人要吃红喜蛋。新娘到男方家时,要带两个糯米煮成的饭包,其中一个要放进一个煮熟的鸡蛋。由邻居中的老年妇女将饭包打开,再由老年男子将鸡蛋剖成两半,在两个饭包上各放一半,再让新郎新娘前来吃饭包。吃前,还有一道仪式,将新郎面前饭包上的半个鸡蛋取来叠放在新娘面前饭包上的半个鸡蛋上,让两半鸡蛋重新合为一体,然后由新娘吃掉。这样做,象征着两性结合而生儿育女,移蛋合蛋的过程,象征着两性合为一体。该习俗已融入了男女结合生子的意义。然而,新娘吃掉完整的鸡蛋的行为,仍蕴含着蛋的生殖力信仰。
  5、竹生人神话仪式
  南方流传竹生人神话的民族都有以竹为祖灵的习俗。布依族认为人死以后要魂归灵竹,所以死者的亲人要在门前插一棵数丈高的带叶楠竹,供酒、大米、鸡鸭等于底部,由布摩安排孝子跪拜。然后还要到村外砍牛砍马祭祖,布摩口中念念有词:“请你从水竹口来,请你从楠竹口来,来享儿孙酒,来吃子孙鱼。”
  江口县的仡佬族人家将一件4尺长、内装一副小竹卦的竹筒作为祖灵,平时藏于屋中,春节祭祖时插于火塘边以祭祀。上山打猎时,也要插于火塘边祭祀,求祖灵保佑平安。苗族有枫树妈妈的神话,枫树便成为苗族的女始祖。台湾少数泰雅人有枣树生人神话,所以北溪上游白石山中一棵枣树便被奉为祖灵。不少南方民族以竹为生命力的象征物,认为它能护佑新生儿成长,保护人们的生命。部分流传竹生人神话的苗族视竹为生命的保护神。在盖房屋时,要在新房附近插两三根完整的竹子,竹子上拴许多棉条、米袋、竹花(竹编)和一些纸人,竹下放一小木凳,用河光石固定凳脚。据说,这种做法能保家宅平安,子孙繁衍,孩子安康。
  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一带的布依族在小孩出生满“三朝”时,要举行“栽花竹”仪式。仪式由“布摩”(巫师)主持。先祭神,再栽竹。生男孩,栽金竹蓬;生女孩,则栽水竹两棵。意为“让竹神与儿作伴,护儿生长”。
  6、葫芦生人神话仪式
  在民俗活动中,葫芦既是民族始祖神的象征,也是家族祖灵的象征。在彝族,葫芦与祖先完全同义,都称为“阿普”。一些彝族家庭供奉的祖灵,即是葫芦。
  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葫芦常被用作护佑新生儿生命的灵物,行医济世的法宝。滇西巍山县的彝族妇女怀孕后,她的母亲要送一个葫芦给她,悬挂在床头上方的墙壁上。她要与这个葫芦终身相伴。据说其意义在于葫芦能保护新生儿健康成长。旧时中医诊所或药店往往要在门口的招牌上悬挂葫芦或绘葫芦图纹,有的还要在门楣上悬挂书有“悬壶济世”字样的横匾。其中所包含的正是葫芦生命力信仰,其用意显然是要借葫芦的神力来驱除病魔,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直到当代,彝族仍有祭祀葫芦以驱魔治病的习俗。
  7、树生人神话仪式
  各类树木生人神话表现了对各类树木生命力的崇拜,与民俗仪式保持一致。古代祭祀社神,以树为对象,意为树象征大地母亲社神的生育能力,这与古老的树生人神话密切相关。许慎《说文解字》:“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树。”是说只有树可以作为大地的象征。设社,必置树,祭社,即祭树。祭祀的目的无非不过是祈求农作物的丰产与人类的繁殖。《墨子·明鬼》:“宋只有桑林,楚之有云梦,此男女所属而观也。”在桑林中举行男女交合仪式,既为祈求丰年,也为祈求生殖繁衍,表现了男女交合与树的生命力相互感应的意义。有些地方的苗族视枫木为生命的保护神。他们在村寨四周种植枫树,以此来保障全村寨人的安宁。在桥头种植枫树,以此保障人们顺利过桥。在田边种植枫树,意在促其农作物丰收。家里有人生病,便给枫树烧香、叩头、挂红,请求驱除病魔。在修建房屋时,常常用枫木做中柱,认为枫木能给房子的主人带来生命力。住了这种房子,子孙兴旺,全家多福。
 
  余论
  自然崇拜向人神崇拜演化,是原始宗教传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于自然崇拜基础之上的自然生人神话也必然随之发生演化,这样就产生了女子感自然物生子的神话。自然生人神话的演化使其保持了传承的活力,从而也为相关仪式长久传承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具有古老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凭借着这些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彰显了民族文化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成为联结原始人与现代人的精神纽带。
 
(原文刊于《长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文章注释及参考文献已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敏】

上一条: ·[林继富 闫静]从礼俗现象到生命过程的探寻 ——基于中国人生礼仪研究70年(1949~2019)的讨论
下一条: ·[陈刚 刘丽丽]神灵变迁与谱系重构
   相关链接
·[于玉蓉]《史记》感生神话的生成谱系与意蕴变迁·[卓玛]少数民族感生神话女性形象原型及其女性人类学阐释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