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邢涵 康保成]略论“会首”在民间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变迁
——兼说河南浚县民间庙会、社火中的会首
  作者:邢涵 康保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5 | 点击数:8169
 

结语

  从唐宋到当代,民间社会中的会首,其性质、作用、口碑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转型,而河南省浚县是一个典型。会首从当初以佛、道或民间祭祀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成民间娱乐活动的组织者。古代会首在组织和实施祭祀活动的同时,大肆敛财,而浚县的会首则有制度约束,成为在社会活动中出钱出力的奉献者,因而具有更高的威望。相比而言,当代浚县会首的产生过程也比较民主,并且成为村干部的后备人选。

  当今民间庙会、社火演出活动,在“非遗”保护的大环境下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这一活动的核心角色———会首,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会首只奉献而无利益的情况能持续多久?基础党支部、村干部与会首的关系如何进一步理清?会首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选任方式能否进一步向自主化、科学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问题,都不仅与民间基层文艺组织的存亡和“非遗”保护成效有关,而且还关系着乡村的移风易俗和民主建设。

(本文原载于《文化遗产》2018年03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郭俊红]身体叙事视野中的“丁戊奇荒”
下一条: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相关链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陈姵瑄]江南总管传说的叙事策略及变迁动因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
·[宁祥文]从盲人到司仪:成人礼主持者身份的历史变迁·[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再造
·[武静静]华北乡村宗族组织形态的当代变迁·[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