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申遗与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

[覃琮]地方性知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
——广西宾县“庙”、“场”之争的个案启示
  作者:覃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7 | 点击数:9622
 

四、重建老庙方案的胜出

  从2006年9月份起,“两会”负责人就通过多种渠道,向县委、县政府表达了“老庙一定要重建”的决心。但是,一开始他们的意见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县人大有关炮龙广场项目的“决议”还是通过了,广场的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各项前期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07年1月,宾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炮龙节由过去的民间零散组织转为政府组织引导。这一年的炮龙节,无论是正月初十的“炮龙晚会”,还是十一的“狂欢之夜”,县委、县政府都没有将活动地点设在老庙(这与06年是很大不同的)。虽然炮龙节的重头戏在老庙开光舞龙并没有谈出人们的视野,但却不像往年一样,老庙是唯一的中心。

  没有人会揣测这是政府的有意为之,但却引起了希望重建老庙的人们的不安。2007年3月,炮龙节过后没几天,十几位建庙坚定分子相约来到办公室,商讨重建老庙的事宜。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建庙的工作能否重新启动,取决于炮龙广场的土地审批、规划等工作是否进展顺利,2007年可能是“关键一年”,只要国庆前后土地批不下来,“两会”就要去争取建庙,不能被动地等待结果降临。会议确定了“两会”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向:一是密切关注炮龙广场的工作进展,特别是土地审批结果;二是募捐工作重新启动,但是暂时不必大张旗鼓,而是重点去寻找一批潜在的“大户”;三是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特别要讲清楚“老庙在做大做强炮龙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找到在原址的地方上重建老庙的法律政策依据。

  直到2007年9月份末,宾县向市、区政府申报的炮龙广场的征地规划没有下文。那些坚持建庙的积极分子早已按耐不住,判断炮龙广场已经“征地不成功”,又多次要求“两会”再次出面,向县委、县政府反映群众“强烈要求建庙”的意见。一位曾担任过宾县人大主任的“两会”主要负责人在国庆节后找到了县委书记,呈报了重建老庙的政策依据、意义、作用等书面材料,向其汇报了“群众都是要求建庙的”的强烈愿望,并且表示说,几位老板曾承诺,如果是重建老庙,他们捐多少都不成问题,可是要把老庙搬到广场那里建,他们不愿意捐。因之前有过多次交涉,“庙”、“场”之争在宾县已闹得沸沸扬扬,县委书记在与另外几位县领导商议后,向这位负责人表态说既然群众有建庙的强烈愿望,县委、县政府也不宜作过多干涉,就“尊重历史,顺应民意”。

  县委书记的表态让历时一年多的“庙”、“场”之争有了最后的结果。从2007年10月中旬开始,宾县民众的捐款热情再次被点燃,工作组、设计图、施工队、捐款大户的兑现等其它各项准备也一一到位,11月初重建正式开工。至2008年的炮龙节,一栋高达15米的三层建筑物已竖立在旧址上,尽管刚具雏形,但芦镇老街几乎所有的炮龙队,都到新建的老庙开光起舞。

五、“炮龙老庙”的转型和再生产

  宾县重建后的老庙,不是一次简单的建筑物建设,而是从名称、信仰空间和公共空间进行了一次新的设计,完成了转型和再生产。

  (一)“双名制”:老庙新庙名的起用与妙用

  在中国,国家对地表建立了严密的监管体制,一个新的存在物,在落到地表之前必须首先在政府公文中存在,先有“名”,才能成“实”。否则如果先有实,其存在随时会遭遇被否定的危险。当然,这个“名”必须“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重建老庙开始时,“两会”的主要负责人就一直觉得“老庙”的叫法太土,不规范,想重新给老庙命名。要命名“老庙”,首先就要弄清老庙的来历。经过半年多的查阅县志和走访老住户,在重建老庙开工之时,“两会”的秘书长对外宣布,说老庙的原名是三皇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重建以后的老庙该叫什么,“两会”成员内部有了分歧,秘书长提供了三个意见:一个是沿用原来的习惯称呼,即“老庙”;另一个是恢复其本来面目,叫“三皇庙”;最后一个是起用新庙名,叫“炮龙老庙”或“炮龙开光老庙”。秘书长本人倾向于“三皇庙”一说,认为既然已知原庙名,现在重建,就应该恢复原名,“正本清源”。但绝大多数“两会”成员则赞成新庙名——“炮龙老庙”,认为这个庙名既可以保留芦镇人的习惯叫法,又可以把老庙与炮龙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内好交待,对外好宣传。如果一定要突出老庙厚重的历史感,对外也可以称之为“三皇庙”,让重建后的老庙有两个名称。

  (二)信仰空间的重塑和公共空间的拓展

  “炮龙老庙”的庙名尽管把老庙与炮龙文化勾连在一起,但如何取得和维持其合法性,彰显文化内涵,还需要对老庙进行重新定位。“两会”在这方面颇费心思,采取的举措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重新挑选和安置炮龙老庙内所要供奉的神及神像;二、把炮龙老庙建成弘扬民俗文化的舞台,群众文化盛会的场所。

  1.神像的重新挑选和空间安置

  对于原来老庙供奉神像的安置,“两会”的成员都认为太过随便,极不规范。“想奉哪个神,只要捐点钱,找人做个神像,就可以奉哪个神,安放在里面,自己认为凡是好的就行。神像的摆放位置也没有要求,哪个神来得早就可以占据中心一点的位置,没有主次之分。”负责对即将落成新庙神像安置的“两会”秘书长坚持要求凸显三皇的地位。他查阅了大量有关三皇的历史书籍和图片,认为宾县以前的三皇庙奉供的就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圣人黄帝、伏羲、神农,把这三位圣人神像安置到新庙最合适不过了。他解释说,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他蛇身人首,有“龙的传人”之说,宾县建的新庙刚好是“炮龙老庙”,对应得上,可以丰富炮龙文化;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立神农(炎帝)、黄帝像,表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后人,数典不能忘祖。他还分别在2007年11月初分别致信到甘肃天水、湖北随州和河南新郑三地,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求索三皇的图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一条: ·[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张凤霞]身体感的性别化塑造及其实践逻辑:从年节花馍备制说起·[王邱园]庄户剧团:还于乡野的非遗保护探索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
·[郭宁]日常图景与心灵世界:动物精怪传说中的地方意义·[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孙媛媛 刘宗迪 吴蕴豪 张超]山东地区民间星座知识调查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