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我们的父亲何其芳
——何三雅、何京颉谈何其芳及“何其芳现象”
  作者:记者 祝晓风 杨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2 | 点击数:17191
 

  父亲并不孤独

  《中国社会科学报》:何其芳先生从事文学事业几十年,现在,在他离去又有几十年后,人们能够记住的他的作品,往往还是他早期的散文和诗歌。那么,作为他的后人,两位认为何其芳先生作品中给你们印象最深,或者说对你们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哪些呢?

  何: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喜欢父亲早年的诗歌散文。那些唯美主义的诗句,精致、典雅、浪漫、生动。那种朦胧的梦幻般的意境,会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会感到震颤,会忧伤,也会欢乐。这是一种绝美的享受。我们还喜欢他花费整整10个月时间写的《论〈红楼梦〉》(8万字)。这篇文章不仅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中国社会科学报》:有一件事,让人非常敬佩何其芳先生,就是他在晚年开始学习律诗的写作,而且在60岁时,为了翻译,开始学习德语。当时的情况,您能介绍一些吗?

  何:当时,父亲挨批斗,写检查。他盼望“文革”快些结束,盼望文学所的正常工作能够早日恢复。他学德文、写格律诗,是不愿整日无所事事地混日子。另外,他的英文基础好,年轻时还学过法文,所以再学一门外语也不感到太困难。父亲喜欢海涅的诗,他知道读外国诗一定要读原文,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诗的真正的意境。至于格律诗,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喜欢,以后没有写是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我们佩服他60多岁还在学习新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些许悲哀。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革”期间,你们一家六口分居在六处,当时您在河北吗?其间您父亲去看过您吗?给您写信都主要谈些什么呢?

  何:确实,我家6个人分别在6个地方。父亲当时在河南的干校喂猪。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患有脑意识障碍,常常头昏。而养猪是很重的体力活,对于他这样一个患病的老人,能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在那段时间,我们和妈妈很担心他的身体。但他更惦念我们每一个人,给我们写信写得很勤。京颉当时在河北插队,他就鼓励京颉好好劳动,向贫下中农学习。而三雅在辽宁一所小学教书。当时“读书无用”的思潮盛行,给小学生上课的艰难可想而知。三雅在信中发牢骚,不想当老师。父亲耐心地开导她,说自己年轻时就当过老师,还反问道:“都不当老师,谁来当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报》:何其芳先生于1977年夏天去世时,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是孤独的吗?

  何:他不孤独。当时“文革”终于结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父亲已被平反,恢复原职。他踌躇满志,想带领全所的人克服种种困难,迅速恢复文学所中断十几年的业务,即便在病床上,他还想着所里的工作。父亲住院的13天,每天都有所里的人陪伴,他们像亲人一样看护他。一个人受到这样的敬重、爱戴,是不会孤独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03月20日 总第429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师大珠海分校举行“钟敬文诞辰110周年纪念会”
下一条: ·对“文明冲突”论的反驳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