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昆曲,古老歌谣的当代吟唱
——解放周末·文化遗产日特刊
  作者:吕林荫   摄影/图:吕林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1078
 

  我们大可不必凭着某种使命感和激情去做振兴昆曲的美梦,它既然辉煌过,就会把神秘的遗传留存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已近中午,练功房里蒸腾着孩子们的汗水。一连串的基本功练习后,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还没歇上一会儿,舞台剧《都市里的狼》的排练开始了,爱哭却要强的姚玟萱和正在变声的俞明辉是主角。这是一出杂糅了昆曲元素的现代小品,也是“小昆班”的一次创新。

  为了让古老的昆曲艺术重返当下,最近几年创新的气氛在民间涌动,也在全国七大昆剧院团中弥漫。

  有人把昆曲引入“厅堂”,有人带昆曲重回“园林”,有人用昆曲混搭摇滚,还有执著的人,撰写全新的传奇剧本,用古老的形式追问当下现实。

  每一次创新,都遭到质疑。

  有人甚至发难,历史上昆曲剧目可考的有3000多出,“传”字辈常演出的有600余出,到“继”、“承”字辈,只能演200余出,现在新的一代,更是少而又少了。传承都来不及,还搞什么创新!

  然而,就在反复的争论中,昆曲的声音越发响亮起来,走近昆曲的年轻人也多起来。

  著名学者余秋雨把昆曲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他说,昆曲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前辈的遗产而被尊重和保留,它曾经透彻、深刻地锲入过我们民族的集体审美心理,它是一种超越剧本、超越演出、超越剧场的宏大社会文化的存在。

  艺术史上,任何一种范型都不可能永恒不衰,我们大可不必凭着某种使命感和激情去做振兴昆曲的美梦,它既然辉煌过,就会把神秘的遗传留存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为“小昆班”操劳了近30年的黄国杰已白发满头,他相信,昆曲的遗憾或许无法避免,但总会有那样的时刻,在现代都市的某个角落,昆曲的吟唱格外清丽。

  就如同水乡石板桥边吕成芳的夜唱,直至午夜,听者未散,唱者不息。

  这个时候,整条街都睡了,只有昆曲,还醒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6月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宣纸,中国书画的柔韧支撑
下一条: ·唐卡,那一眼的千年绚烂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