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摩人在《悦城龙母传说的民族学考察——民间文学横向探索的实例》一文中,从民族学角度对悦城龙母传说源于九隆神话作过探究。他认为:“悦城龙母与九隆传说似属同源异支,一支向西江下游发展,一支向西南发展,这就是百越古神话传说留给我们的氏族迁徙线索。”理由是:第一,在民间传说中,龙母是西江上游漂来的女婴,而西江上游属古骆越地,从而透露出龙母的族源与骆越有亲缘关系。第二,古时氏族的姓氏与居留地的名称往往是合而为一,氏族迁移时,常常把地名也带去。《德庆州志》引《太平寰宇记》和《广东新语》时说,西江中游的悦城河亦名温水。龙母这支氏族在这一带活动,也就冠以温姓,这与九隆神话和夜郎国竹王传说的流传地西江上游的温水,显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注:管林:《广东民间文学研究论文集》(第一集),第167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我们认为这些理由尚不够充分,因为,龙母系西江上游漂来的女婴,只见诸于现代采录的民间传说之中,在历代史籍中,均无记载,用它来说明可能发生过的民族迁徙事件,似有不妥;根据姓氏与河流名的某些共同特征来推断民族的源流也显得牵强。我们认为,悦城龙母传说是由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地方传说。理由如下:
其一,感生神话一般发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如《帝王世纪》载:“炎帝姜姓也,母曰任己,有乔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始祖契,周人始祖稷的诞生也是“感天而生”。这些感生神话,反映了远古氏族部落的图腾信仰和知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特征。据有关研究表明,“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随着定居与聚落的形成和农业、家畜、制陶、纺织的发明,妇女掌握了这些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男子偏重从事狩猎、捕鱼等生产,母系氏族社会繁荣发达,而进入母权制阶段。”(注:王锺翰:《中国民族史》(增订本),第1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而广东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很多,属于早期的洞穴遗址主要分布于粤北的始兴、英德、连山和粤西的罗定、封开、怀集、阳春等县石灰岩发育地区;属于晚期的遗址几乎遍及全省。(注:文物编辑委员:《广东考古结硕果,岭南历史开新篇》,载《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悦城所在的德庆县紧邻封开县,曾经也必定出现过母系氏族的繁荣期,产生带有感生神话遗留的悦城龙母传说,也是很自然的。
其二,传说与百越先民的鳄崇拜观念有关。据学者研究,尽管龙的形象千差万别,但出现在现实中的龙,几乎全部都是鳄。(注:刘志雄等:《龙与中国文化》,第10页,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这在悦城龙母传说也得到印证。龙母在河边拾蛋,拿回家孵出像守宫一样的小动物,它稍大就能入水捕鱼,被断尾多年后回来变成辉色炳耀的龙子。这里的“守宫”也就是蜥蜴。《博物志》说:“蜥蜴或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减,故号曰守宫。”像蜥蜴一样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何新认为,“端溪龙母所养的这条‘龙子’,其实就是一条鼍鳄(扬子鳄)。因为鼍鳄幼子与蜥蜴(守宫)之形的确酷似”,“在古人眼中,蜥蜴——鳄鱼——龙,确实是被认为同属之物的。”(注:何新:《龙:神话与真相》,第99页,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两千多年来,马来鳄(一种巨型湾鳄)在中国华南地区曾经广泛地分布于今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各省区。它不仅栖息在大陆沿海的港湾和河口,而且还深入内陆地区,如西江中游的梧州和中上游的邕江。(注:文焕然等:《历史时期中国马来鳄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华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2期。)鳄鱼生性凶猛,不但饿扑牲畜,而且袭击人类,因而人们对它敬畏有加,奉以为神。《淮南子·原道训》载:“九嶷山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剪发文身,以像鳞虫。”高诱注曰:“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像鳞虫也。”《淮南子·泰族训》又说:“夫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割于陵。”根据这些描绘,可以判断,蛟龙是一种水陆两栖、有鳞甲的鱼类,不可能是蛇,应该是鳄鱼。闻一多认为,越人断发文身,以像龙子,是处于图腾崇拜中的“人的拟兽化”阶段,他们以龙为祖宗,因而自己也便成了龙,并赋予了“龙性”,这是典型的图腾主义。(注:闻一多:《神话与诗》,第31页,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农学冠在《蛇郎故事的原型及鳄(龙)崇拜》一文中指出:“在岭南各族民间流传的蛇郎故事中,施恩者不是蛇而是鳄鱼,值得注意”,“就岭南地区蛇郎故事内容和古代民俗渊源考察,鳄郎形象应是故事的原型。但岭南山区有关故事的搜集者,记录时往往沿用古籍记载的汉名,以‘蛇郎’代替‘鳄郎’,原本的面貌如此被掩盖了。”(注:农学冠:《蛇郎故事的原型及鳄(龙)崇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期。)这为岭南的鳄崇拜提供了另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其三,传说还与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在悦城龙母传说中,无论是典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没有不提到秦始皇征龙母入宫的情节,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根据传说的有关理论,传说较之于一般文学作品,与历史有更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传说往往直接讲述一定的当前事物或历史事物,有时并采取溯源和说明等狭义的历史表述形式。人民通过传说,述说历史发展中的现象、事件和人物,表达人民的观点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讲,民间传说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注: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第18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一些治史的专家也并不怀疑,“传说日久,附加的理想成分越多,可是它的本身确是当日实在经过的事件,并不是某些人臆想的结果。”(注: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第26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悦城龙母传说便与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历史事件相关连。据《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并与越人战,杀西呕(瓯)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人作虏。……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经过激烈的战争,秦始皇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占领了越人分布的岭南地区。西呕亦称西瓯,是百越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大体分布于汉代的郁林郡和苍梧郡,其东有南越、东瓯,北为五岭,西有骆越,约相当于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一带,即今桂东南及粤西南这一片。这正是龙母传说圈的流传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